第815章 年代 知青医生&下乡团长 1o(1 / 2)

加入书签

大雪再次落下时,郁沉甯正在医务室整理药材。

窗外,鹅毛般的雪片密密匝匝地落下,很快将兵团染成一片纯白。

炉子里的火苗微弱地跳动着,呵出的白气在面前凝成霜花。

“郁姐!”

王铁柱一头撞进门,带进一股寒气,“不好了!

运输队在半路遇上了暴风雪,煤车陷在三十里外的雪堆里了!”

郁沉甯手中的药碾停了下来:“储备煤还有多少?”

“只够用五天了!

团长说全兵团进入紧急状态,缩减取暖用煤,医务室和育婴室优先。”

王铁柱搓着冻红的耳朵,“周金妍那帮人又在嚼舌根,说要是你上次没把大学生名额让出去,现在早就在北京暖和的教室里了…”

郁沉甯轻哼一声。

自从比武大会后,周金妍表面上消停了,背地里的小动作却不断。

不过奇怪的是,那些小动作越来越…笨拙。

上次试图在郁沉甯的水杯里下泻药,结果自己拿错了杯子;再上次散布谣言说郁沉甯偷药,却被当场揭穿造谣。

仿佛她的“运气”

越来越差了。

“铁柱,你知道附近哪有黏土和砖块吗?”

“后山有个废弃的砖窑,黏土多得是。

郁姐你要干啥?”

郁沉甯没有回答,而是拿出纸笔快画了起来。

几分钟后,一张精巧的结构图呈现在纸上:曲折的烟道像蛇一样盘绕,一头连接炉灶,一头通向屋外的烟囱。

“这叫‘地火龙’,东北农村的老办法。”

郁沉甯指着图纸解释,“在屋里地下砌烟道,炉灶的热气通过烟道散热,比直接烧炉子省煤,取暖效果还更好。”

王铁柱瞪大眼睛:“郁姐,你咋啥都会?”

“书上看的。”

郁沉甯含糊其辞,其实这是她在原世界某次东北乡村医疗支援时学到的,“帮我找几个人,我们先在医务室试点。”

三天后,医务室的地火龙建成了。

徐教授贡献了几味草药加入砌墙的泥浆中,说是能防裂还保温。

当炉火点燃,热气顺着地下烟道流动,整个医务室的地面渐渐温暖起来,室温比烧煤炉时还高了五六度。

“神了!”

前来参观的赵团长摸着温热的地面,连连赞叹,“这法子省煤多少?”

“至少三分之二。”

郁沉甯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沾着泥灰,“如果能推广到全兵团,现有的煤够撑过这个冬天。”

赵团长一拍大腿:“就这么办!

容允岺,你负责组织人手,全兵团学习郁沉甯同志的地火龙技术!”

容允岺点头领命,目光扫过郁沉甯疲惫却明亮的眼睛,嘴角微微上扬:“需要再加几条辅助烟道,散热更均匀。”

郁沉甯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这正是她图纸上省略的细节,因为担心太复杂战士们学不会。

“你懂建筑?”

“我父亲是泥瓦匠。”

容允岺简短地回答,随即组织战士们分组开工。

地火龙的推广比预想的顺利。

容允岺将郁沉甯的图纸简化成易懂的步骤,还明了模具加快烟道砌筑。

郁沉甯则负责技术指导,穿梭于各营房之间。

两人配合默契,常常一个眼神就明白对方的意思。

第七天傍晚,郁沉甯检查完最后一间营房,现容允岺独自在炊事班后面试验改良版的地火龙模型。

“烟道角度再倾斜些,排烟会更顺畅。”

她走到他身后建议道。

容允岺并不惊讶她的出现,只是点点头,调整了模型结构。

两人肩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