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皇帝的家事(1 / 2)

加入书签

冯满去长安后,孔聪和安定、梁安壬一起主持着洛阳的生意。洛阳城里依旧暗潮涌动,因为几个皇子之间的争斗,数名牵扯其中的朝廷官员被撤职查办,朝臣也分成了支持皇次子李从荣、皇子李从珂、皇三子李从厚的三个阵营。

孔聪一直好奇皇帝为什么不册封皇太子,以安定人心。后来和鸿胪寺的少卿王嘉大人往来几次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按照长幼顺序确实应该由皇次子李从荣继承皇位,但是皇子李从荣的行为举止却很不合李嗣源的心思,因为这位皇子喜欢整日招揽一大批文人在府里,对酒写诗,谈论儒学,这让在马背上拼杀过一辈子的皇帝李嗣源十分看不上,在这样的乱世想靠文治理顺天下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且李从荣和朝廷内很多手握实权的朝臣关系不睦,连枢密院这样的权力中枢中,两名枢密使和李从荣都互相看不上,常常在皇帝身边互相攻讦对方。李嗣源曾经试着将李从荣安置到河南尹、中书令、尚书令的位置上加以历练,但是李从荣生性残暴,做事手段毒辣,很不得人心。

至于皇子李从珂,虽然军功卓着,在军中威望甚高,但是他毕竟不是李嗣源亲生的儿子,在立嗣这种事情上,任何人也不会让一个“外人”来继承自己打下来的江山。所以李从珂早早被派到河中府出任节度使,排除在朝廷之外。后来被调到更远的关中地区,被任命为凤翔节度使,封潞王。大概在皇帝李嗣源看来,能给这个名义上的儿子一个藩王位份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皇三子李从厚和皇次子李从荣是同一母所生,但是性格却与长兄完全不一样。他自幼跟在李嗣源身边,李嗣源对这个儿子格外偏爱,因为这孩子在李嗣源身边特别善于恭迎李嗣源的喜好,所有有部分朝臣支持李从厚为太子。

至于李嗣源的幼子李从益,当时年纪不及三岁,根本不在考虑的范围内。

孔聪深感朝廷因为立储的事未定,搞得洛阳城里和新唐朝内各方势力明争暗斗,甚至牵扯着洛阳城内各大商家的争斗。

想到这里孔聪不由叹息,皇家男丁多,也不是什么好事。皇位的诱惑,足以使兄弟们反目成仇,互相下狠手以命相搏。反倒是贫苦人家的孩子们互相之间多些人情味。

梁安壬很不以为然,和孔聪说道:“那是因为穷,实在没什么可分的!”

几日后,冯虎也回到了洛阳城。他带着孔盛东和穆有粱的命令,要他们几个在洛阳务必小心,毕竟私下干了那么大一件事,万一走漏风声,元家吃这么大的亏,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天掌柜安定说,洛阳城西南的新安县因为靠着秦岭近,每年这个时候会有大批采药人从秦岭出来,到新安县买卖草药。冯满东家走时,曾经嘱咐过过,让他去新安县收一些草药回来。

孔聪一想,决定留安定照看生意,自己去新安县。冯虎说也要跟着。于是两人带着两名伙计和梁安壬一早出门,从洛阳西门出去,赶往洛阳城西南的新安县。

新安县距离洛阳不足百里,县城不大,却常年有各地来的商人采购草药。县城里有三四家经营几十年的老药铺,里面售卖的全是从秦岭的群山中采集而来的各种草药,其中有几种特别珍稀,只有在这里才能买到。

因为路途近,孔聪的玩心重,几人索性没有骑马,早早出城后,一路步行,走走停停四个时辰,到当天下午晚些时候正好赶到新安县。孔聪因为第一次来这里,眼里满是好奇,先是在县城里转了一圈,买了些不知名的山中野果,一边啃着吃,一边到几家药铺里和掌柜谈好生意,交过定金,约定由三家药铺一起雇一辆大车,后日把草药送到洛阳东市的云盛堂分号。

晚间闲来无事,孔聪有拉着梁安壬和冯虎还要去买野果子吃,冯虎却十分不愿意,走了一天,他实在有点累,好不容易说服孔聪在县城里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早早休息,准备明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