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夏季如何养生整年都不会生病(2 / 4)
苦瓜(味苦性寒,可清热解毒,适合夏季食用,但需煮熟避免生食伤胃)。
-养阴生津食材:夏季出汗多,易损耗津液,需适当补充养阴食材,如百合(润肺养阴)、银耳(滋阴润燥)、梨(生津止渴)、麦冬(养阴生津,可泡水饮用)。
(二)健脾祛湿,防范“湿邪”
夏季雨水多,环境潮湿,人体易受“湿邪”困扰,出现乏力、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等症状。中医认为“湿邪困脾”,因此祛湿需先健脾。
-健脾祛湿食物:
-红豆薏米粥(红豆健脾利湿,薏米利水消肿,二者搭配煮粥,是祛湿佳品,但薏米性凉,可炒后使用以减轻寒性);
-茯苓(性平,能健脾渗湿,可加入汤粥中,或打成粉冲服);
-冬瓜(性凉味甘,能清热利水,适合夏季煮汤或清炒);
-生姜(性温,能温脾化湿,炒菜时加少量生姜,可中和寒性食物的影响)。
-避免助湿食物:少吃油腻、甜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蛋糕),这类食物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气积聚;少喝冰镇饮料,以免寒湿侵袭脾胃。
(三)补充盐分,平衡电解质
夏季出汗多,不仅丢失水分,还会流失钠、钾、钙等电解质,若不及时补充,可能出现乏力、肌肉痉挛等症状。
-适量补盐: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增加盐分(每天不超过5克),或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避免高糖饮料);
-补充钾元素:香蕉、橙子、菠菜、土豆等食物富含钾,可适当多吃,预防低钾血症。
(四)饮食规律,保护脾胃
夏季气温高,易出现食欲下降(“苦夏”),此时更需注意饮食规律,保护脾胃功能。
-定时定量进餐:即使食欲不佳,也应按时吃饭,避免暴饮暴食或节食;
-清淡为主,少食辛辣:辛辣食物易助阳生热,夏季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上火(如口腔溃疡、便秘),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夏季食物易变质,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隔夜食物,预防急性胃肠炎。
三、适度运动:养阳疏泄,避免耗伤
夏季运动的关键是“适度”——既要顺应阳气升发的特点,通过运动疏泄气机,又要避免在高温时段剧烈运动,以免耗伤阳气和津液。
(一)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最佳运动时间:早晨(日出后)或傍晚(日落前),此时气温较低,避免在正午10点至下午4点高温时段运动;
-适宜运动地点: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如公园、树荫下,避免在阳光下暴晒或封闭环境中运动。
(二)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
夏季运动应以“轻缓”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如长跑、高强度健身),以免大量出汗导致阳气外泄。
-推荐运动:
-散步:每天散步30-60分钟,可促进气血循环,缓解压力;
-太极拳、八段锦:这类运动动作柔和,能调节呼吸,增强脾胃功能,符合夏季养阳的原则;
-游泳:水中温度较低,可避免过热,同时全身运动能增强体质,但需注意水温不宜过低(避免寒湿入侵),游泳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0分钟左右)。
(三)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及时补水:运动后不宜立即大量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
-避免贪凉:运动后出汗较多,不可立即吹空调、洗冷水澡,以免寒湿侵袭;应先擦干汗水,休息15-30分钟后再洗澡,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
-补充能量:运动后可适当食用清淡食物(如粥、水果),补充消耗的能量,避免空腹。
四、调畅情志:静心养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