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秋夜无眠?这5个“助眠邪术”正在偷走你的健康!(2 / 4)

加入书签

p>对于许多忙碌的上班族来说,“平时睡不够,周末一起补”似乎成了一种常见的选择。毕竟,工作日的繁忙使得他们难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而周末则被视为弥补睡眠不足的好时机。

然而,这种看似合理的睡眠模式实际上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研究表明,这种不规律的睡眠习惯会进一步扰乱我们的生物钟,导致所谓的“社交时差”。

斯坦福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在周末补觉超过2小时的人,在周一早上往往会表现出类似跨时区飞行后的疲劳感。这是因为突然改变睡眠时间会干扰我们的生物钟,使其难以适应新的节奏。

事实上,规律的起床时间对于维持良好的生物钟比睡眠时长更为重要。即使是在周末,我们也应该尽量保持与平时相似的起床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的差异。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的节奏,减少“社交时差”带来的不适感。

因此,尽管周末补觉可能会让人感觉暂时恢复了一些精力,但从长远来看,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更为有益。

邪修五:躺在床上“努力”睡觉

失眠者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过早地躺在床上,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强迫自己入睡。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不仅不能帮助入睡,反而可能会让失眠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睡眠专家们明确指出:“床应该只被用于睡眠和性生活,而绝不是一个让人‘努力’睡觉的地方。”这是因为当我们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睡时,大脑会逐渐将床与清醒状态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久而久之,只要一躺在床上,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进入清醒模式,而不是睡眠模式。

那么,当我们躺在床上超过20分钟仍然无法入睡时,应该怎么办呢?正确的做法是起身离开卧室,去做一些能够让自己放松的活动,比如阅读、听音乐、冥想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让身体和大脑逐渐进入放松状态。

等到我们感到困倦时,再回到床上尝试入睡。这种方法被称为“刺激控制疗法”,它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重新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联系,让大脑在进入卧室和躺在床上时,自然地产生睡眠的信号。

03中医解读,秋季失眠的辨证分型与调理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认为其病机主要与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脏腑功能紊乱有关。秋季失眠尤其需要辨证论治,不可一概而论。

肝火扰心型:入睡困难伴烦躁易怒

这类患者往往入睡困难,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静心,常伴有口干口苦、头晕头胀等症状。多由秋季肃杀之气引动肝火所致。

调理应以清肝泻火、宁心安神为原则。可尝试菊花枸杞茶:菊花10克、枸杞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菊花清肝明目,枸杞滋补肝肾,二者合用适合肝火旺盛的失眠患者。

阴虚火旺型:睡眠浅伴手足心热

秋季燥邪易伤阴液,导致心肾不交,出现心烦不寐、入睡后多梦易醒、手足心热、咽干口燥等症状。所以大家一定要改掉这些毛病

调理应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推荐百合枣仁汤:鲜百合30克、酸枣仁15克(捣碎)、粳米50克,共煮为粥,晚餐食用。百合清心安神,酸枣仁养心益肝,为安神要药。

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

多见于思虑过度的脑力劳动者,秋季气候转凉,阳气渐收,易导致心脾阳气不足。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

调理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食用桂圆莲子粥:桂圆肉15克、莲子20克、红枣5枚、粳米50克,煮粥食用。桂圆补心脾、益气血,莲子健脾安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