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秋咳不止?这5个“止咳邪术”可能让咳嗽变肺炎!(2 / 3)
论治
中医治咳讲究“审证求因”,同一症状可能需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
燥咳:润肺胜于止咳
辨证要点: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喉痒咽干,夜间加重。
推荐方剂:桑杏汤加减。桑叶10g、杏仁10g、沙参12g、浙贝母10g、栀子皮6g,水煎服。
食疗方案:银耳百合羹。银耳15g、百合30g、冰糖适量,小火慢炖至黏稠。滋养肺阴而不滋腻,适合秋季干燥气候。
寒咳:温散而非镇咳
辨证要点:咳嗽声重,咽痒,痰白稀薄,伴有鼻塞流清涕。
推荐方剂:止嗽散加减。桔梗10g、荆芥10g、紫菀10g、百部10g、白前10g,煎汤服用。
食疗方案:姜枣茶。生姜5片、红枣6枚、红糖适量,煮沸10分钟。温肺散寒,促进寒气外达。
热咳:清热重于止咳
辨证要点:咳嗽气粗,痰黄黏稠,口渴咽痛,伴有发热。
推荐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30g、甘草6g,适用于表寒里热证。
食疗方案:罗汉果茶。罗汉果1个掰碎,开水冲泡代茶饮。清肺化痰,适合痰热咳嗽。
痰湿咳:健脾才能除根
辨证要点:咳嗽反复发作,痰多白黏,胸闷脘痞,食欲不振。
推荐方剂:二陈汤加减。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甘草6g,健脾燥湿化痰。
食疗方案:陈皮粥。陈皮10g、大米50g,煮粥食用。理气健脾,化痰止咳。
04科学止咳,现代医学的精准应对
现代医学强调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不同咳嗽需要不同方案。
急性咳嗽(<3周):重点在病因治疗
感冒后咳嗽:以对症治疗为主。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痰多者可加用祛痰药。
急性支气管炎:多为病毒性,以缓解症状为主。如咳嗽影响睡眠,可短期使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
注意鉴别:需排除肺炎、心衰等严重疾病。如出现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亚急性咳嗽(3-8周):最常见为感染后咳嗽
发病机制:呼吸道感染后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可持续3-8周。
治疗方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可减轻气道炎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对部分患者有效。
生活调整:避免烟雾、冷空气等刺激,保持空气湿润。
慢性咳嗽(>8周):需要系统检查
常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三大主因。
诊断流程:胸部x线检查是基础,必要时进行肺功能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等。
个体化治疗:根据病因选择吸入激素、质子泵抑制剂或抗组胺药。
05食疗养生,秋季润肺止咳的智慧
“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咳嗽的食疗应遵循“燥者润之,寒者温之”的原则。
润燥止咳食材榜
梨:生吃清热,熟吃滋阴。适用于燥热咳嗽,虚寒体质需配生姜、红糖。
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富含银耳多糖,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
蜂蜜:天然抗菌剂,研究表明对夜间咳嗽效果显着。1岁以上儿童方可食用。
杏仁:分苦杏仁(止咳平喘)和甜杏仁(润肺止咳),需辨证使用。
秋季止咳食谱精选
杏仁猪肺汤:猪肺1个、甜杏仁15g、生姜3片,慢火炖2小时。补肺虚,止咳嗽。
罗汉果白菜干汤:罗汉果1个、白菜干50g、瘦肉100g,清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