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中华养生的十大健康长寿秘诀(2 / 5)
50%以上。谷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为了减肥就不吃主食。
特别推荐:
陆老的\"三宝粥\":小米、山药、大枣各适量,熬粥食用。小米养胃,山药补脾,大枣养血,此粥健脾养胃,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陆老建议在秋冬季节早晚食用,能增强脾胃功能。
三、起居有常:规律生活的力量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内经》的重要养生原则。规律的生活作息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真实案例:
着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活到九十八岁,他的养生秘诀就是规律生活。每天清晨四点起床,开始读书写作;七点吃早餐;中午休息一小时;晚上九点准时睡觉,数十年如一日。他说:\"生活有规律,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我这一辈子,就是靠着规律生活,才能完成这么多工作。\"
即使在文革期间被打倒,季老仍然坚持规律作息。他说:\"外在环境可以改变,但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能乱。\"
科学依据:
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规律作息能让身体各个器官在固定时间休息和工作,大大减轻身体负担。保持规律生活的人,比生活不规律的人平均寿命长6-8年。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活跃期和休息期,规律作息能让器官功能保持在最佳状态。
实用建议:
·固定作息时间,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改变太大。生物钟最怕频繁调整。
·午休20-30分钟,但不要超过1小时。短时间午休能恢复精力,过长时间反而会让人更疲倦。
·睡前2小时不再进食。给肠胃足够的休息时间,才能保证睡眠质量。
四、不妄作劳:劳逸结合的智慧
\"形劳而不倦\"是古人提倡的养生之道。劳动但要适度,不要过度疲劳。
真实案例:
着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活到九十三岁仍能作画。他的秘诀就是\"作画时专心致志,休息时彻底放松\"。他常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齐老作画时能够连续工作数小时,但休息时就会完全放下画笔,或是赏花,或是散步,让身心得到充分放松。他的画室里总是放着躺椅,累了就小憩片刻。
现代启示:
现在很多人要么过度劳累,要么完全不运动,这都是不健康的。办公室白领整天坐着,工地工人整天劳累,都不符合养生之道。应该做到:
·脑力劳动者要适当运动。每天至少活动半小时,可以散步、做操。
·体力劳动者要注意休息。工作间隙要做些放松活动,不要连续工作太久。
·运动要适度,以微出汗为宜。过度运动反而会损伤身体。
推荐运动:
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动最适合养生。研究表明,每天散步30分钟,可以降低30%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显示,坚持打太极拳的老年人,平衡能力比同龄人好很多,跌倒风险显着降低。
五、形与神俱:身心合一的境界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内经》如是说。形神兼备,才能享尽天年。
真实案例:
钱学森院士享年九十八岁,他在科研之余坚持练习气功。他说:\"气功让我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直到晚年,他仍能从事复杂的科学研究。
钱老每天早晚都要练习气功半小时,这个习惯坚持了五十多年。即使在最忙碌的科研时期,他也从不间断。他说:\"这半小时的练习,能让我一整天都保持最佳状态。\"
修炼方法:
1.静坐冥想:每天15-30分钟。选择安静的环境,盘腿而坐,放松全身。
2.调息养神:深长均匀的呼吸。吸气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