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老祖宗常见养生保健方法(2 / 3)

加入书签

:平凡食材的不平凡之用

很多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只要用得巧,就是养生佳品。

·生姜:不仅是调味品,更是“呕家圣药”。感觉受寒了,一碗红糖姜茶能驱散寒气;淋雨后,一杯热姜水能预防感冒。它辛温发散的特性,能打开身体的毛孔,让邪气有路可出。

·山药:药食同源的典范。它性子平和,不寒不燥,能同时补脾、肺、肾三脏。对于脾胃虚弱、容易腹泻、感觉疲惫的人来说,经常吃些蒸山药、山药粥,能平补气阴,夯实身体的“后天之本”。

·陈皮:“一两陈皮一两金”。存放得当的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极佳。吃得油腻了,泡杯陈皮水;感觉喉咙有痰,咳之不爽,也可以用陈皮泡水。它就像一位和事佬,能理顺紊乱的气机。

·山楂:善消“油腻之积”。节假日大餐后,几片山楂泡水,或者吃几颗山楂糕,能帮助消化,减轻肠胃负担。但要注意,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

3.饮食禁忌:身体的“不喜欢”要倾听

·忌生冷寒凉:脾胃喜暖恶寒。过度摄入冰淇淋、冷饮、生冷瓜果,会直接损耗脾胃的阳气,导致运化无力,生出内湿。这也是很多人“喝水都长胖”的根源之一。

·忌肥甘厚味:过于油腻、甜腻、味道浓重的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容易滋生湿热,引发痘痘、油腻、口苦等问题。

·规律进食,七分饱:暴饮暴食是脾胃最大的敌人。保持“七分饱”的状态,给脾胃留有余地,它才能更好地工作。正如古人所言:“欲得身体安,三分饥与寒。”

第三章:运动有度——导引气血的柔和艺术

中医的运动养生,不追求肌肉的膨胀和力量的极限,而在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气血像活水一样流动起来。

1.太极拳与八段锦:流动的冥想

这两项运动是中医导引术的集大成者。它们动作舒缓,讲究意、气、形的结合。

·八段锦:仅有八个动作,简单易学,但功效全面。“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两手攀足固肾腰”……从名字就能看出,每一式都针对特定的脏腑和经络进行锻炼。每天花15分钟练习一遍,能有效拉伸筋络,疏通气血,改善肩颈腰背的不适。

·太极拳:动作如行云流水,在不断的重心转换中,锻炼了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性和下肢力量。同时,深长的腹式呼吸,又能按摩内脏,安定心神。

2.日常“微运动”:养生就在举手投足间

如果没有大块时间,这些“微运动”也能积少成多,效果显着。

·散步:被誉为“最温和的运动”。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同时也能让紧张的大脑得到休息。

·叩齿吞津:清晨醒来,闭上眼睛,上下牙齿有节奏地轻轻叩击36次。然后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赤龙搅海”),待口中津液充满后,分三次缓缓咽下。中医认为,牙齿为“骨之余”,由肾所主;津液为“金津玉液”,能灌溉五脏。此法能固肾健齿,滋阴降火。

·揉腹:睡前将手掌搓热,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揉按腹部。能帮助腹部气血循环,改善便秘、腹泻,长期坚持有安神助眠之效。

·踮脚尖:久坐时,可以不经意地踮起脚尖,保持几秒后放下。这个动作能刺激小腿肌肉,挤压血管,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静脉曲张,同时还能牵拉肾经,起到固肾的作用。

第四章:情志调摄——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神

中医历来重视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现代医学也证实,长期的情绪压力是众多疾病的催化剂。

1.识别情绪的“信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