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烽燧血(3 / 3)
山河社稷图》突然发出尖啸,图上的长安城正在流血,而流血的中心,正是今日放榜的尚书省。
敦煌的晨光终于刺破沙雾时,李琰站在烽燧废墟上,看着慕容雪从冰窟带回的手札残页。羊皮卷上最后一行冰晶文字正在融化:\"武德九年五月,天策府秘藏人傀三百,皆着玄甲......\"他忽然想起三年前玄武门之变前夜,父亲曾望着他的眼睛说:\"琰儿,有些真相,等到烽燧燃血时自会揭晓。\"
风沙再次掠过女墙,这次带来的不是血腥气,而是遥远的驼铃声。李琰低头看着掌中的璇玑枢,齿轮还在转动,指向的方位正是长安。上官婉儿过来时,腕间的璇玑印已淡得几乎看不见,她递过一丸丹药,苦笑道:\"昆仑雪参熬的,能撑到长安。\"
慕容雪收拾好冰髓银枪,忽然指着远处沙地上的磁砂痕迹:\"那些地道,还有战车阵,都是宇文恺当年为隋炀帝修的退路。\"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李琰腰间的璇玑枢,\"或许,我们在长安会见到真正的答案。\"
烽燧顶端,新的龙旗正在升起。李琰望着东方渐亮的天际,想起出发前在天策府看到的景象——母亲杨妃对着铜镜梳头,鬓角已添白发,镜台上放着半块破碎的鲛绡,上面绣着的,正是今日在流火鸢上看到的星图。
\"传令下去,\"他握紧横刀,玄甲军残部在身后列队,\"收拾铠甲,明日破晓进军长安。\"风沙掠过他的眼角,咸涩中带着一丝血腥,却让他的目光更加清明。前方的路或许布满机关,但比起即将揭晓的真相,这点风沙,算得了什么?
敦煌烽燧的残垣在晨光中投下长长的影子,如同一位迟暮的将军,默默注视着这支浴血的队伍踏上新的征程。而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太史局的地动仪正在重新组装,五姓遗老的暗市交易愈发频繁,朱雀桥下的连弩作坊传来齿轮转动的咔嗒声,与骊山脚下三千学子的朗朗书声,共同编织着一张更大的网,等待着李琰和他的玄甲军。
这一战,烽燧虽血,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