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冰谷涟漪(3 / 5)

加入书签

简单地绾了个髻,斜插一支白玉簪,脸上脂粉未施,却更显出那份清丽绝伦的姿容和沉静如渊的气度。

她的下首,坐着两个人。一个穿着四品文官常服的绯色襕袍,面白无须,正是礼部侍郎张垍,韦氏一党在朝中残余势力的代言人。另一个则穿着内侍省高级宦官特有的深紫色圆领袍,面皮白净,眼神却有些飘忽闪烁,是如今在沈皇后身边颇为得宠的内侍苗晋卿。

张垍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关切笑容,率先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皇后娘娘凤体违和,不能亲临,特遣下官与苗内侍前来探望。公主殿下照料小殿下辛苦,又忧心陛下龙体,凤颜清减,实在令臣等忧心如焚啊。”他目光飞快地扫过婉儿怀中的襁褓,又落在婉儿略显苍白却依旧沉静的脸上。

苗晋卿也跟着点头哈腰,尖细的嗓音带着谄媚:“是啊是啊,公主殿下千万要保重凤体。陛下洪福齐天,又有列祖列宗保佑,定能逢凶化吉,安然归来。小殿下有您亲自照料,也是天大的福分。”

婉儿抬起眼,清澈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两人,唇角微微勾起一丝极淡、却没什么温度的弧度:“有劳张侍郎、苗内侍挂心。陛下为国事操劳,偶感风寒,在骊山静养,自有太医随侍左右,料也无碍。本宫只是尽些为人妻、为人母的本分罢了。”她轻轻拍抚着怀中的襁褓,动作温柔,语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疏离,“倒是朝中事务繁杂,张侍郎身为礼部要员,苗内侍侍奉皇后娘娘左右,想必也是夙夜忧劳,才更需保重才是。”

张垍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这上官婉儿,软钉子碰得可真快!一句“为国事操劳”、“偶感风寒”,就把陛下失踪这等泼天大事轻飘飘带过,还反过来“关心”起他们来了?他干笑两声,连忙道:“公主殿下言重了,为君分忧,乃臣子本分,何谈辛苦。只是…”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忧虑,“如今陛下静养,朝中人心浮动,长安城内更是流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尤其这兴庆宫内外…韦氏逆党虽已伏诛,然其爪牙余孽恐未肃清。太上皇他老人家在此颐养,安危系于一线啊!臣等每每思及,寝食难安!”

苗晋卿立刻帮腔,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张侍郎所言极是!公主殿下,您是不知道,外面传得可邪乎了!说…说有人看见韦家的漏网之鱼在兴庆宫附近鬼鬼祟祟!虽说陈老将军派了北衙禁军加强了内苑守卫,可这外围…唉,如今负责协防的韦家旁支那些人,虽说张侍郎力保其忠心,可人心隔肚皮啊!万一…万一他们之中混进了心怀叵测之徒,与外面的逆贼里应外合…那后果…奴才简直不敢想啊!”他说着,还夸张地用袖子擦了擦眼角并不存在的泪。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婉儿心中冷笑。这两人一唱一和,表面上是忧心太上皇安危,实则句句指向兴庆宫外围防务,矛头直指陈玄礼派兵进驻内苑,更隐隐质疑她同意韦家旁支参与协防的决定!其用意,无非是想借太上皇安危施压,逼她让步,让韦家彻底掌控兴庆宫外围,甚至…以此为跳板!

婉儿脸上的神情没有丝毫变化,依旧是那副沉静如水的模样。她甚至低头,轻轻用指尖拂过怀中婴儿柔嫩的脸颊,声音依旧平稳,却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母亲的骄傲与坚定:

“张侍郎、苗内侍的担忧,本宫明白。太上皇安危,重于泰山。陈老将军调北衙禁军精锐进驻内苑,是本宫与郭大将军、陈老将军共同议定,禀明皇后娘娘允准的。皆是百战余生、忠心耿耿的老卒,有他们在太上皇身边,宵小之徒,绝无靠近之机。”

她抬起眼,目光清亮,如同寒潭映月,直直看向张垍和苗晋卿:“至于外围协防…韦氏旁支子弟,亦是受国恩的勋戚之后。张侍郎既以阖族性命担保其忠诚,本宫自然信得过。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此刻临阵换将,反倒显得朝廷刻薄寡恩,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