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龙鳞耀东瀛(3 / 6)

加入书签

中之地,“传旨安西都护府和鸿胪寺:”

“第一,以大唐皇帝名义,明发诏书,褒奖石国国王康拂耽延‘深明大义,勇诛暴虐’,赐绢帛千匹,金器百件,册封其为‘大唐河中诸国行营安抚使’。公开谴责大食在河中横征暴敛、迫害异教徒之暴行!言辞务必严厉!”

“第二,命安西都护府,立刻抽调两千精骑,进驻碎叶城,做出威慑大食、声援石国之势。同时,秘密派遣使节,携带重礼,联络康国、安国等昭武九姓其他大城邦首领,晓以利害,分化瓦解大食联盟!”

“第三,命赵骁所部,暂留石国,协助康拂耽延整军备战。查拉维公主身份特殊,务必保证其安全。哈立德的首级…待其运抵长安,朕要将其悬于西市,示众三日,再传首九边!让天下人都看看,犯我大唐天威、残害我大唐友邦者,是何下场!”

“臣妾遵旨。”上官婉儿迅速记下,心中对李琰这连环手段赞叹不已。褒奖、册封、谴责、军事威慑、外交分化、巩固盟友、展示战果…环环相扣,将一场边境奇袭的战果最大化,牢牢将石国乃至河中之地绑上大唐的战车,同时沉重打击了大食的威信。

“陛下,”上官婉儿补充道,“倭国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已于昨日抵达鸿胪寺馆驿。按惯例,十日后陛下将在麟德殿设宴接见。此番倭使来朝,规模空前,据说携有倭王的亲笔国书和大量贡品。”

“倭国?”李琰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芒。他深知这个岛国表面恭顺,实则狼子野心,历史上曾多次挑战大唐权威。如今大唐内乱初平,西域又燃起与大食争锋的烽火,这些倭人难保不会生出异样心思。“来得正好。婉儿,传旨将作监和兵部。”

上官婉儿立刻凝神静听。

“命阎立德,从新近赶制出的龙鳞甲中,挑选五十副…不,一百副!要最精良、最威武的!给戍卫麟德殿的千牛卫换上!”李琰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另外,让王思礼从龙鳞铁卫中,挑选五十名身材最高大、气势最剽悍的勇士,同样着新甲,作为朕的仪仗,于麟德殿外列阵!”

“陛下是想…”上官婉儿瞬间明白了李琰的意图。

“不错!”李琰负手而立,目光如电,“倭人素来畏威而不怀德。史思明授首,哈立德伏诛,正是我大唐国威鼎盛之时!朕要让他们亲眼看看,什么是煌煌天朝的无敌之师!什么是他们永远无法企及的钢铁洪流!让那身经百战、煞气逼人的龙鳞铁卫,让他们身上那染过叛贼和大食悍将鲜血的甲胄,告诉藤原清河,告诉倭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任何觊觎天朝疆土、挑战天朝威严的念头,都只会招致灭顶之灾!”

“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陛下圣明!”上官婉儿由衷赞道。用一场精心准备的“武力展示”代替战争,震慑宵小,成本最低,效果最佳。这充分体现了李琰作为穿越者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和深谙心理威慑的政治手腕。

长安·鸿胪寺馆驿·倭国使团驻地

藤原清河跪坐在榻榻米上,眉头紧锁,仔细阅读着从各种渠道收集来的关于长安近日盛况的简报。史思明被凌迟处死、枭首示众的细节,长安百姓的狂热,龙鳞铁卫的传说,以及那支生擒史思明的精锐…这些信息让他这位倭国重臣心中充满了震撼和难以言喻的压力。

“唐主…竟如此酷烈?那龙鳞铁卫,当真如此神勇?”藤原清河喃喃自语。他此次肩负重任,除了常规的朝贡和学习,更肩负着试探大唐在经历内乱后国力虚实、尤其是军事实力的使命。倭国国内,随着律令制国家的巩固,一股试图摆脱大唐文化影响、甚至挑战东亚秩序的力量正在悄然滋长。

“大使阁下,”副使吉备真备低声道,“据闻十日后麟德殿宴饮,唐主将展示其新式甲胄与精锐卫队。此乃观察唐军虚实之良机。若唐军果真如传闻般强大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