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余波荡扶桑(4 / 5)

加入书签

岭南疍民与波斯海商的经验,设计建造的‘镇海级’艨艟!设计满载排水量当在两千料以上!设三层甲板,底舱采用水密隔舱设计,即使一舱破损进水,亦不危及全船!船艏特别加固,可装撞角!两侧预留炮位…呃,是预留重型弩炮和拍竿位置!”

李豫虽然年轻,但自幼受李琰熏陶,目光敏锐。他抚摸着那冰冷坚硬的铁力木龙骨,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力量,问道:“工期如何?可能按期完成?所需木料、工匠可还充足?”

冯崇连忙回答:“回殿下,工部已行文岭南、江南诸道,优先供应上等木料、桐油、麻绳、铁钉等物!工匠方面,除将作监调派的大匠外,明州本地及扬州、泉州等地招募的熟练船匠已达八百余人!日夜轮班赶工!只是…”他有些迟疑,“这‘镇海级’前所未有之大,许多结构需反复试验,尤其是那水密隔舱的密封和巨帆的操控…恐非一蹴而就。且如此巨舰,所需操船水手,亦非寻常…”

“无妨!”李豫断然道,眼中闪烁着与其父相似的锐气,“父皇常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劈波斩浪、远航万里之舟,便是帝国未来之利器!再难也要造!再贵也要造!工期可以适当放宽,但质量必须保证!要造,就造能经得起大洋风浪的真正的海上堡垒!工匠待遇从优,有突出贡献者,不吝爵赏!至于水手…冯市舶使,你立刻着手,在沿海招募熟悉海情、敢于远航的老舵工、老水手!待遇优厚,其家眷由官府妥善安置!告诉他们,为皇家效力,搏的是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臣遵旨!”冯崇和崔琰肃然应命。他们从这位年轻的太子身上,看到了不亚于其父的魄力和对海洋的重视。

“殿下,”将作监派来的首席大匠鲁承恩捧着一卷图纸上前,指着上面一个特殊的结构,“此乃按昭容娘娘托人带来的建议,结合海图所示风浪情况,设计的‘减摇龙骨’。虽会增加些阻力,但若试验成功,可大大增强巨舰在风浪中的稳定性!只是…耗费工料甚巨…”

李豫仔细看着图纸,他虽然不懂具体技术,但明白“稳定”对于远洋航行意味着什么。“准!立刻选一条中等船只进行改装试验!若效果显着,不惜工本,装到‘镇海级’上!”他目光投向烟波浩渺的大海方向,仿佛看到了那巨舰扬帆、龙旗猎猎的未来,“这万里海疆,终将成为我大唐通衢!”

长安·将作监秘坊

与明州船场的宏大不同,将作监秘坊内是另一种紧张有序的精密。炉火熊熊,锤声叮当,汗流浃背的工匠们正围绕着改进后的流水线,全力锻造、组装着龙鳞甲片。

阿史那云依旧穿着那身沾着油灰的工匠皮围裙,小脸被炉火烤得红扑扑的,正和阎立德蹲在一副刚刚组装好的新式龙鳞甲前,激烈地讨论着。

“阎大匠,你看这腋下和腿弯的连接处,”阿史那云指着甲片缝隙,“还是太硬了!穿着的人活动起来肯定别扭!我在想,能不能用更软一点的熟牛皮衬底,再把这些连接小件的边角打磨得更圆滑些?”

“娘娘高见!”阎立德捻着胡须,连连点头,“确实如此!之前只追求防护和连接牢固,忽略了关节的灵活。还有这头盔的面甲,”他拿起一个只露出眼睛和口鼻缝隙的精钢面罩,“按您说的,加了两道横筋,确实结实多了!就是…有点沉,戴久了怕将士们脖子受不了。”

“沉点怕什么?保命要紧!”阿史那云不以为然,随即眼睛一亮,“哎!你说,咱们能不能用薄一点的镔铁做内衬,只护住心口、后心这些要害?其他地方还是用百炼钢?这样既能减轻分量,又能保证关键部位防护,还省了珍贵的镔铁!”

“妙啊!”阎立德一拍大腿,满脸佩服,“娘娘真是天工巧思!此法可行!老臣立刻安排人手试验!”他越发觉得这位草原昭容娘娘简直是军械天才,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往往能切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