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西进的前锋(2 / 3)

加入书签

精干人员,暗中搜集埃及各方势力的情报,尤其是那些潜在的反唐情绪。这条暗线,为日后可能的内部冲突埋下了伏笔。

长安,大明宫。

拉什米卡公主在得到上官婉儿的赏赐和口头嘉奖后,并未得意忘形,反而更加沉静。她不再刻意追求与皇帝的直接见面,而是通过上官婉儿,陆续又提供了一些关于印度次大陆北部邦国兵力部署、土王之间矛盾的情报,甚至还包括一些当地气候、物产的详细记录,显示出她确实在用心整理和挖掘自己掌握的知识宝库。

这天,李琰在翻阅南方海运司关于印度洋航线的报告时,遇到了几个关于印度西海岸港口水深、季风规律的具体问题,报告中语焉不详。他忽然想起了拉什米卡之前提供的情报似乎有所涉及。

“婉儿,去请拉什米卡公主过来一趟,朕有些关于天竺风物的问题想请教她。”李琰随口吩咐道。

这声“请教”,让上官婉儿心中微微一动。陛下开始将这位公主视为一个信息源,而不仅仅是一个后宫佳丽了。

拉什米卡接到传唤,心中激动,却努力保持平静。她精心准备了一番,带上了几卷相关的古老地图和笔记,来到御书房。

这是她第一次被正式召见至处理政务的场所。她恭敬行礼后,李琰很随意地让她坐下,然后直接摊开海图,指出了自己的疑问。

拉什米卡深吸一口气,摒弃杂念,开始用清晰而柔和的语调,结合地图和自己的知识,详细解释起来。她不仅回答了李琰的问题,还补充了许多报告中未曾提及的细节,比如某些港口背后的统治者偏好、当地特有的商品、甚至是一些适合登陆的海滩情况。

李琰听得十分专注,不时发问。拉什米卡对答如流,展现出了远超寻常女子的见识和记忆力。

“公主果然博闻强识,于故土情势了如指掌。”李琰赞许地点点头,“这些信息,于帝国商路开拓乃至日后经略,大有裨益。”

拉什米卡低下头,轻声道:“能为陛下分忧,是妾身的荣幸。妾身别无所长,唯愿以此微末之学,报陛下收容之恩。”她没有趁机献媚,而是再次强调了自己的“用处”。

这次会面时间不长,气氛更像是君臣奏对而非男女相会。但拉什米卡知道,她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离开御书房时,她的脚步轻盈了许多。

太子李琮开始每日参与朝会,并在上官婉儿的指导下,学习处理六部呈送的奏章。他勤奋好学,态度谦逊,对许多老臣都执礼甚恭,赢得了不少好感。但他也逐渐展现出自己的主见。

户部呈报,关于修缮关中一处重要水渠的预算,工部与户部就款项数额争执不下,工部要求追加预算以确保质量,户部则以国库开支浩大为由要求削减。案件摆到了李琮面前。

他没有贸然决断,而是调阅了往年修缮记录、水渠图纸,甚至微服走访了当地老农,了解水渠的实际状况和重要性。然后,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核心险工段按工部标准拨款,确保质量;次要段落则采用更经济的材料和方法,并动员当地百姓出劳役,以工代赈,既节省开支,又能惠及民生。

这个方案既考虑了工程安全,又兼顾了国库压力,还带有惠民色彩,显示出李琮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懂得结合实际、平衡各方利益。方案呈给李琰御览后,得到了充分肯定。李琰当朝表扬了太子的务实和细致,令其主持落实此事。

这件事,让朝臣们看到了太子的潜力和成长,但也让一些原本在工部或户部有自己算盘的官员,开始重新评估这位年轻储君。李琮在赢得声望的同时,也开始触碰到朝堂中复杂的利益网络。

波斯,泰西封。

莎赫尔娜兹女王接到了李琰的回信和朝廷派来的协助官员。她对皇帝的嘉许和支持感到振奋,立刻行动起来。她以清剿骚扰商路的“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