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欧罗巴的警钟(2 / 3)

加入书签

行“破坏圣像运动”而闻名、性格刚毅的皇帝,内心充满了矛盾。与骑士团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这些十字军骑士对拜占庭领土的野心从未消失。但不合作,难道要独自面对大唐的兵锋吗?

他召见了负责情报的官员:“我们派往埃及的细作,有什么新消息?唐军的数量、战斗力究竟如何?穆斯塔法那个傀儡,内部是否稳固?”

“回陛下,唐军数量不多,但极其精锐,装备奇特而精良,纪律严明。穆斯塔法依靠唐军支持才坐稳王位,但其内部阿拉伯旧贵族和马穆鲁克将领中,不满者大有人在。”

利奥三世沉思良久,最终下令:“告诉骑士团的使者,联合行动可以商议,但拜占庭帝国不会首先挑衅。我们需要更详细的情报,也需要等待时机。让他们先拿出足够的诚意来!”他决定采取拖延策略,一方面与骑士团虚与委蛇,获取情报和潜在盟友,另一方面加紧整顿军备,特别是海军,并密切关注埃及内部的矛盾,期待其从内部瓦解,或者至少制造出可供利用的机会。拜占庭的应对,显得更加老谋深算。

长安,大明宫。

拉什米卡公主自从上次被召见后,似乎找到了在后宫立足的新方式。她不再仅仅被动地提供信息,而是开始主动整理、分析来自印度方面的零星消息,并附上自己的判断,通过上官婉儿呈送给李琰。这些简报虽然简短,但往往能切中要害,显示出她对政治和军事的敏锐直觉。

这日,李琰收到了一份关于印度中部一个名叫“波罗提诃罗”的王国正在崛起的简报,拉什米卡在末尾备注道:“……此国势大,好征战,与周边诸邦不睦,若其统一中天竺,恐对天朝商路不利。然其内部亦有权贵倾轧,或可从中斡旋,使其无力北顾。”

李琰看完,对一旁的上官婉儿笑道:“这位公主,倒是颇有见地。她所虑,与朕和兵部所议不谋而合。看来,让她闲着是浪费了。”

他沉吟片刻,道:“传朕口谕,赏拉什米卡公主锦缎五十匹,珍玩若干。另……准许她可至弘文馆借阅有关西域及天竺的地理志、风物志等书籍,若有见解,可随时通过你呈报。”

这道旨意,等于正式承认了拉什米卡“顾问”般的身份,给了她更大的活动空间和获取知识的权限。拉什米卡接到赏赐和口谕后,心中欣喜万分。她知道,自己终于凭借能力,在陛下心中赢得了一席之地,虽然这距离男女之情还很遥远,但至少是一条稳固的、有价值的纽带。她更加勤奋地投入到对故国及周边局势的研究中。

太子李琮主持的水利工程进展顺利,但也遇到了小麻烦。

工程进行到一半时,负责采购石料的小吏发现,原本谈好价格的石场突然提价,理由是开采不易。若接受提价,预算将超标;若更换石场,则工期必然延误。李琮察觉事有蹊跷,命人暗中调查。结果发现,是当地一家与工部某位员外郎有姻亲关系的豪商,企图垄断石料供应,趁机抬价。

李琮没有声张,而是采取了巧妙的手段。他一面派人快马加鞭,从更远的、但价格公道的石场调货,以解燃眉之急;另一面,则通过上官婉儿,将调查到的证据直接递给了御史台一位以刚正不阿着称的御史。很快,那位工部员外郎和地方豪商勾结牟利的事情被揭发,受到了严厉惩处。

李琮此举,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打击了贪腐,树立了威信,还避免了与工部官员的直接冲突,手段可谓老练。李琰得知后,对太子的处理方式颇为赞赏,认为他懂得了如何运用规则和权力来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依靠身份强压。

波斯,莎赫尔娜兹女王的西进行动,在取得初步成果后,引起了更西边势力的警惕。

一支来自叙利亚沙漠深处、自称“黑羊部”的骑兵,袭击了波斯西部边境的一个小镇。他们来去如风,烧杀抢掠后迅速消失在沙漠中。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