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秋闱风波(1 / 2)

加入书签

夏去秋来,长安城桂子飘香。帝国的心脏,正同时跳动着处理远方异族和内部选拔人才的两件大事。

来自安西都护府的加急文书,终于将维京人拉格纳·洛德布罗克的消息,以官方形式呈递到了李琰的御案前。文书详细描述了这群“北海蛮族”的体貌特征、船只形制,以及他们在可萨汗国边境的活动情况。更重要的是,文书末尾提到,在可萨人的“引导”和“陪同”下,一支由拉格纳的副手率领的小型维京使团,已经启程前往长安,预计秋末抵达!

“可萨人倒是打得好算盘。”李琰放下文书,对御书房内的上官婉儿和阿史那云笑道,“他们自己不便直接深度介入东方事务,便把这群北蛮推过来,既满足了维京人的好奇心,又能借机窥探我大唐虚实,一石二鸟。”

阿史那云眉头微蹙:“陛下,这些维京人悍勇好斗,让其入京,是否养虎为患?”

上官婉儿却道:“云将军所虑不无道理。然则,我大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其来朝,正可彰显天朝气度。彼等若恭顺,则可羁縻之,或可从中招募勇士,或可了解极西之地情势;彼等若桀骜,则长安城内,自有雷霆手段令其慑服。”

李琰点头称是:“婉儿所言,深合朕意。传旨礼部,按接待外藩使节惯例准备,规格可略高于寻常小国,以示重视。但沿途及入京后,安保需格外加强,由百骑司暗中监控其一举一动。朕倒要亲眼看看,这些能乘风破浪数万里的北海勇士,究竟是何等人物。”他对这次跨越时空的会面,充满了超越这个时代的好奇与期待。维京使团的到来,将为帝国打开一扇通往更遥远西方世界的窗户。

秋高气爽,长安城内的科举考场却气氛凝重。作为副主考的太子李琮,与主考上官婉儿一同巡视各考场。他神情严肃,目光扫过每一个埋头疾书的考生,也留意着场内场外所有官员、差役的动静。

前几日的考试相对平稳,但在最重要的策论考试当天,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名考生在交卷后,被搜检官发现其鞋底藏有蝇头小抄,内容竟与策论考题密切相关!

舞弊!考场大忌!

消息立刻报到了主考房。上官婉儿面色一沉,太子李琮也是心头一紧。这不仅是舞弊个案,更是对科举公正性的挑衅,也是对两位主考权威的考验。

“彻查!”上官婉儿果断下令,“将涉案考生收监,严加审讯!所有接触过考题印制、保管、分发环节的官吏,一律暂时隔离审查!”

李琮补充道:“即刻起,加强所有考场的搜检,对已完成考试的试卷进行二次密封复核,防止有人浑水摸鱼。”他意识到,这很可能不是孤立事件,背后或许有更大的黑手,意图搅乱科场,甚至借此打击他和上官婉儿的威信。

调查迅速展开。在百骑司的介入下,顺藤摸瓜,竟然牵扯出了一位礼部的中层官员。此人利用职务之便,提前泄露了部分考题内容,卖给了数名家境富裕但才学不佳的考生,牟取暴利。

案件水落石出,涉案官员和考生皆被严惩,革去功名,流放边陲。上官婉儿和李琮雷厉风行的处理方式,赢得了绝大多数正直士子的赞誉,科举的公正性得到了维护。然而,李琮心中清楚,这次舞弊案能如此快被侦破,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对手手段还不够老辣,或者只是试探。真正的风浪,或许还在后头。这次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朝堂斗争的复杂性和维护制度公正的重要性。

拉什米卡公主关于西域矿藏的整理报告,经由上官婉儿呈上后,引起了将作监的重视。报告中提及的一种位于波斯附近的特殊石料,耐高温性极佳,或许能用于改进冶炼炉窑。

一日,李琰在与将作监大匠讨论完军械改进事宜后,心情颇佳,信步来到御花园湖畔散心。恰逢拉什米卡正在湖边亭中临摹一幅西域地图,神情专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