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文兰硝烟(1 / 2)
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深沉,金州寨堡的残垣断壁上,疲惫不堪的唐军士卒紧握着最后几支箭矢和磨损的横刀,准备迎接“库库坎”联军的最后一波,也可能是终结性的一波进攻。张谦手臂上的箭伤乌黑肿胀,高烧让他视线模糊,但他依旧拄着刀,挺立在最前方。
就在此时,天际线上,第一缕曙光刺破黑暗,同时也映照出了海平面上突然出现的、一片如同森林般密集的帆影!了望塔上幸存的一名哨兵用尽最后的力气,撕心裂肺地喊出了让所有绝望中唐军重燃希望的话语:“船!是我们的船!援军!援军来了!!”
海面上,由十二艘大小战舰组成的增援舰队,正全速驶来!旗舰“镇海号”的桅杆顶端,大唐龙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突如其来的援军,彻底打乱了“库库坎”联军的阵脚。他们惊恐地看着那些如同海上城堡般的巨舰逼近海岸,船舷侧板打开,露出密密麻麻的弩炮和无数严阵以待的士兵。
尚未等土着联军做出反应,舰队已然靠近,密集的弩箭如同飞蝗般覆盖了滩头和后方的土着阵营!同时,数十艘小艇放下,满载着身披重甲、手持利刃的水师陆战队士兵,呐喊着冲向海岸!
寨堡内的张谦见状,精神大振,嘶吼着下令:“打开寨门!随我杀出去!与援军汇合!”
残存的唐军士卒爆发出最后的勇气,如同决堤的洪水,从寨门汹涌而出,与登陆的援军里应外合,对陷入混乱的土着联军发起了致命的反冲击。
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面对装备、战术和士气都占据绝对优势的唐军生力军,土着联军彻底崩溃,四散逃入丛林。唐军乘胜追击,斩获无数,“库库坎”大酋长也在乱军中被杀。
金州之战,以唐军的惨胜告终。此战虽付出了不小代价,但也彻底打垮了附近最具威胁的土着势力,确立了唐军在这片黄金海岸的绝对统治地位。张谦与援军指挥官会师,一边组织救治伤员、修复加固据点,一边派遣使者,携带礼物和“库库坎”酋长的首级,前往周边其他部落,进行威慑与招抚。帝国的海外第一块基石,在血与火中,终于稳固下来。
波斯西部边境,阿史那云率领的唐军铁骑与赵崇珣的波斯新军完成会师,在边境关键隘口扎下连营,旌旗招展,军威赫赫。铁门关之战的消息和缴获的拜占庭军械,被刻意宣扬出去,果然引起了拜占庭安纳托利亚军区总督的强烈反应。
拜占庭边境军团开始频繁调动,大量骑兵出现在边境线另一侧,进行武装示威,气氛陡然紧张。几次小规模的巡逻队甚至发生了擦枪走火的箭矢对射。
面对拜占庭的军事压力,阿史那云并未冲动。她与赵崇珣、安苏娜女王仔细分析了局势。“拜占庭内部矛盾重重,利奥三世推行圣像破坏运动,与教会和部分军队关系紧张。此刻与我大唐全面开战,绝非其首选。”阿史那云判断道,“其陈兵边境,更多是试探与威慑。”
她采取了针锋相对却又留有余地的策略:唐波联军每日照常出操演练,阵型严谨,杀气冲天,毫不示弱。但同时,她严令各部,非遭受攻击,不得越境一步。她还故意让出几条次要通道,做出“无意深入”的姿态。
果然,在持续了半个多月的紧张对峙后,拜占庭方面的挑衅行为逐渐减少。一场潜在的边境冲突,在阿史那云沉稳的应对下,消弭于无形。此举不仅巩固了波斯边防,更向拜占庭乃至整个西亚展示了唐军强大的实力与克制,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安苏娜女王对这位来自东方的女将军,佩服得五体投地。
长安东宫,新婚的太子李琮与良娣拉什米卡如胶似漆。拉什米卡的聪慧与温柔,让李琮在繁重的政务之余,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她不仅在生活中悉心照料李琮,更在学识上继续为他提供助力,将更多天竺乃至波斯的典籍、算法、乃至一些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