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宗教棋子(1 / 3)
拂林女官索菲娅被安置在了宫中紧邻翰林院的一处精致别馆,名为“兰台阁”。此地清幽,藏书丰富,本是才学之士校勘典籍之所,如今拨给她居住学习,既显优容,又不逾矩。上官婉儿亲自过问其饮食起居,安排了一位博学的女史每日为她讲解汉家经典,从《诗经》的婉约到《尚书》的浩渺,从《礼记》的规范到《春秋》的微言大义。
索菲娅天资聪颖,学习刻苦,进步神速。她不仅迅速掌握了更为复杂的汉语,更能与女史探讨一些经义中的深意。然而,她碧蓝的眼眸深处,总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她时常“偶然”路过将作监下属的工坊附近,或是在与宫人闲聊时,似是无意地问起那些能照亮夜空的“不灭之火”和声震四野的“雷霆之物”。
这一日,李琰在上官婉儿陪同下,信步来到兰台阁。只见索菲娅正临窗习字,宣纸上誊抄的竟是《孙子兵法》中的句子——“兵者,诡道也”。字迹虽略显生涩,间架结构却已初具风骨。
“索菲娅女官对兵事亦有兴趣?”李琰含笑问道。
索菲娅闻声连忙起身,敛衽为礼,姿态优雅:“陛下万安。女王陛下常言,大唐之盛,不仅在于文治,更在于武功。小女子习此书,一是仰慕大唐兵法之精妙,二来,亦是希望能略解陛下文韬武略之万一。”她话语谦恭,眼神却大胆地迎向李琰,带着异域女子特有的热情与直白。
李琰自然明白她的试探,却不接招,转而拿起她誊抄的纸张,点评道:“字有筋骨,可见用心。然习兵法,须知其精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上兵伐谋’。徒具其形,不解其神,犹如买椟还珠,终是徒劳。”他话语温和,却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对方试图引向具体军事技术的话题。
索菲娅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迅速掩去,恭声道:“陛下教诲,小女子铭记于心。”
离开兰台阁,上官婉儿轻声道:“陛下,此女心思玲珑,求知欲强,尤其是对格物与兵事,格外上心。”
李琰颔首:“安苏娜派她来,本就是冲着技术而来。传朕旨意,将作监、军器监所属核心工坊,即日起提升戒备等级,凡涉及火药、猛火油、精密弩机、海船龙骨水密舱等关键技术区域,加派禁军守卫,非持朕特批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违者以窥探军机论处。所有相关工匠及其家眷,登记造册,优抚厚待,但严禁与外界,尤其是异国之人,谈论工艺细节。”
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后世常见的“技术壁垒”微笑:“不过,我们可以让索菲娅‘看到’一些她想看的。比如,组织她参观一下改良的织机、新式的农具,或者,让她见识一下规模宏大、却无关核心的官营瓷器烧造过程。让她回去告诉安苏娜,大唐的强盛,源于全方位的先进,而非一两件奇技淫巧。”
“陛下圣明。”上官婉儿心领神会。这是阳谋,用整体的、难以复制的工业和文化实力,碾压对方对单一技术的渴求,使其在仰慕中更感自身渺小,从而在心理上逐渐臣服。
与此同时,东宫的气氛愈发微妙。
太子李琮对良娣拉什米卡的宠爱日盛,几乎专房擅宠。这引起了东宫其他妃嫔,尤其是出身山东士族的太子妃王氏的强烈不满。王太子妃家族清贵,最重礼法,对拉什米卡这个“胡女”本就心存鄙夷,如今见其几乎夺走了太子的全部恩宠,更是妒火中烧。
流言并未因太子的怒火而彻底平息,反而变换了形式。不再直接攻击拉什米卡的出身品行,而是开始强调“华夷之辨”,议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古训。有东宫属官在向李琮讲学之时,亦会“引经据典”,委婉提醒储君,当以国本为重,雨露均沾,且需谨防后宫干政,尤其是身份特殊者。
这一日,李琮下朝回来,面色不愉。原来,今日有御史风闻奏事,虽未点名,却暗指“储君近习不明,恐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