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政治筹码(1 / 2)

加入书签

金溪谷的夜战,惨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袭击的土着战士并非乌合之众,他们显然经过了精心策划和战前鼓舞,目标明确——摧毁矿场核心,抢夺或毁掉那些令他们感到不安和愤怒的“太阳之石”。

战斗在最黑暗的子夜时分进入白热化。临时库房成为了争夺的焦点。守卫库房的唐军小队结成圆阵,强弩连发,试图阻挡潮水般涌来的敌人。但土着战士利用数量优势和亡命般的冲锋,不断压缩着唐军的防御圈。不断有人倒下,鲜血染红了地面的矿石粉末。

关键时刻,陈永昌亲率预备队赶到。他身先士卒,手持横刀,怒吼着杀入敌群。主将的勇猛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唐军爆发出一阵呐喊,开始反击。弩箭近距离射击的破空声、刀剑碰撞的铿锵声、垂死者的哀嚎声、土着战士低沉的战吼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死亡的交响乐。

战斗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当天边泛起鱼肚白时,袭击者如同来时一样,迅速消失在黎明前的薄雾和茂密的森林中,只留下满地狼藉和浓烈的血腥气。

营地一片疮痍。帐篷被撕毁,工棚倒塌,存储的物资被劫掠或焚毁不少。阵亡士兵和矿工的尸体被整齐地排列在空地上,多达四十余具,伤者更众。那间临时库房虽然最终守住了,但门板被劈烂,里面存放的、还没来得及运回望唐堡的数百两金沙和几块狗头金,也被抢走了一小半。

陈永昌站在废墟和尸体中间,甲胄上沾满了血污,脸色铁青,嘴唇紧抿。这一夜,他损失了超过十分之一的人手,以及部分宝贵的黄金。虽然击退了敌人,但代价太过沉重。他更加确信自己收缩固守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冒进带来的只会是毁灭。

“打扫战场,加固营防,救治伤员!”他的声音沙哑却坚定,“从今日起,金溪谷进入全面戒备状态!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营地一里之外!另外,加派信使,将这里的情况详细禀报望唐堡,并再次向朝廷请求增援,尤其是请求派遣医官和更多的军械!”

他知道,经此一役,土着的威胁已经赤裸裸地摆在了面前。未来的开采,将伴随着更高程度的军事化和更残酷的冲突。浴血谷地,需要用更多的鲜血和智慧来守卫。

长安,漕运码头。

太子李琮采纳了拉什米卡的建议,将精力投入到了平抑关中粮价的事务上。他雷厉风行,亲自召集户部、漕运司及相关官员,查明是因黄河局部水情影响,加之部分粮商囤积居奇,导致漕粮入京迟缓,市面粮价波动。

李琮展现出了与朝堂争斗时不同的果断。他一方面严令漕运司不惜代价疏通河道,加快运粮船队速度;另一方面,动用东宫权限和部分皇室储备,直接从洛口仓调拨了一批粮食投放市场,并暗中令京兆尹敲打了几个跳得最欢的粮商。双管齐下,效果立竿见影。不过旬日,长安的粮价便应声而落,恢复了平稳。

此事虽不算惊天动地,但在民间和部分中立官员中,为李琮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太子殿下心系黎庶,处事果决”的评价开始流传。就连李琰在听闻后,也在一次小范围议事时,微微颔首,对太子表示了肯定。

这让李琮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心中对拉什米卡的倚重和感激又加深了一层。回到东宫,他握着拉什米卡的手,感慨道:“若非爱妃提醒,本宫险些因小失大,陷入与那些腐儒的无谓纠缠之中。此番能得父皇嘉许,全赖爱妃之功!”

拉什米卡心中得意,面上却依旧谦逊:“殿下言重了,妾身不过是尽了本分。殿下英明果决,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柔声道:“只是……经此一事,可见这漕运与仓储,关乎京城命脉,何其重要。殿下既已插手此事,何不借此机会,推荐几位得力又信得过的人,进入漕运司或相关仓廪任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