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章 第一个(2 / 2)
而文旅局则致力于为其植入深厚的“文化灵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孙哲文关于开州古城复兴战略的坚实两翼。
西城改造的声势如同一把文火,在社会层面缓缓燃烧、持续升温。然而,对于身处漩涡中心的西城居民而言,这段等待和观望的时光却显得格外漫长,颇有度日如年之感。
区政府“依法依规、绝不让步”的强硬表态,让他们意识到指望通过漫天要价获得超额补偿的希望极其渺茫,未来似乎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一个主动找上门来的,并非普通居民,而是区印刷厂。孙哲文当初将这家老牌国企划入古城规划范围,本就存了一石二鸟之心:既为古城核心区腾出建设大型停车场和配套设施的宝贵空间,也想借此机会彻底解决这个困扰区政府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印刷厂作为一家老国企,早已风光不再。设备是几十年前的陈旧机型,业务来源几乎枯竭,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生产早已陷入长期停滞。
除了几位厂领导每月仍会按惯例去财政局领取基本工资和微薄补贴以维持厂子“存在”的表象外,绝大多数职工早已回家“放长假”,自谋生路。
孙哲文之初曾试图挽救这类本地企业,但当时的书记张平种种原因拒绝了改革方案,此事便被搁置至今。如今借助古城改造的东风,正好能彻底理顺这个历史包袱,孙哲文已指示国资办着手厘清印刷厂的资产、债务和人员关系。
就在这个敏感关头,印刷厂厂长谭大强来到了区长办公室。
孙哲文从文件堆里抬起头,指了指对面的沙发:“谭厂长,请坐。是为了你们厂区纳入拆迁范围的事来的吧?国资办的同志应该已经和你们初步沟通过了。你们作为区属企业,在这个关键时期,可要带头支持区里的决策,不能拖了后腿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