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规则下的暗涌(2 / 3)

加入书签

统里的名人!”

许阳与他握手,淡淡一笑:“李主任客气了,以后工作还要靠大家支持。”

李伟连忙表示:“一定一定!您有什么指示,尽管吩咐!”

只见李伟和许阳打了一个照面,简单汇报了一下目前的人员构成和主要工作流程,留下厚厚一摞近期的信访投诉材料,便识趣地告退了。

许阳翻开那些信访材料,大部分是反映基层民警态度不好、办事拖拉、执法不规范等问题,也有一些涉及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的实名举报,但多数证据模糊,查证困难。

他看得很仔细,凭借着多年刑侦练就的敏锐,他能从字里行间嗅到一些不同寻常的气息。有些投诉,描述的情况高度相似,指向同一个派出所或同一名民警;有些则明显能感觉到举报人有所隐瞒,或者背后可能受人指使。

督察工作,果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这里没有刀光剑影,但文字和程序背后,同样暗藏玄机。

几天下来,许阳低调而迅速地融入了新环境。他很少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大部分时间都埋首在卷宗和电脑前,熟悉各项督察法规和工作流程。

许阳在第三部对待下属平和,但要求严格,报送的材料必须数据准确、逻辑清晰。

这种沉稳老练的作风,让一些原本以为会来个“刺头”或“门外汉”的督察总队老同志,稍稍松了口气,但也让另一些人更加警惕。

一周后,许阳注意到一份由李伟报送的拟办结信访件。这是一起实名举报,反映的是一个地市公安局一名副局长姜昆,与当地娱乐场所老板交往过密,存在权钱交易、充当保护伞的嫌疑。举报人提供了一些照片和银行流水作为佐证,但都不是直接证据。

李伟在拟办意见中写道:“经初步核查,所反映问题线索较为模糊,证据力不足,且被反映人紫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姜昆工作表现一贯良好,建议作信访了结处理。”

许阳看着这份意见,眉头微蹙。但是碍于举报人的材料确实查证起来困难,许阳也只能暗自叹气,将这份信访投诉的内容单独陈列出来。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许阳坐在自己的新办公室里发着呆,经过这些天的熟悉,许阳已经基本掌握了督察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某一天的午后许阳不动声色的调取了该案的全部核查材料,仔细翻阅。发现前期核查仅限于找被举报人姜昆谈话,对方自然是矢口否认,以及简单询问了举报人王强,对举报人提供的银行流水和照片来源,并未进行深入追踪。对于娱乐场所老板,更是没有接触。

这种核查,流于形式,近乎敷衍。

他将李伟叫到办公室,笑眯眯指着那份材料,平静地问道:“李主任,关于姜昆的这份举报,核查工作是否有些过于简单了?举报人提供的银行流水,虽然单笔金额不大,但时间点与被反映人几次出席该娱乐场所活动的时间有重合,难道不值得深入查一下资金最终去向?还有,为什么不接触一下那个娱乐场所老板?”

李伟脸上堆着笑,解释道:“许副总队,您刚来可能不太了解。这个姜昆,是那个紫阳市局的老人了,这些小城市的关系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而且这类举报每年都有不少,很多都是捕风捉影,或者是一些人出于个人恩怨。如果我们每个都大动干戈,不仅工作量太大,也容易影响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所以一般证据不是特别扎实的,我们倾向于……”

“倾向于‘了结’?”许阳立马打断了他,目光平静却带着压力,“李主任,督察工作的原则是有案必查、有查必果。证据是否扎实,需要我们去查证,而不是凭经验主观判断。如果因为被反映人‘根基深’就畏首畏尾,那督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何在?”

李伟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但眼神闪烁了一下:“是是是,许副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