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出差到省城(3 / 4)

加入书签

>

巷子里的地面铺满了石板,经过多年的磨损,变得光滑而圆润。在街头巷尾,还可以看到一些传统的店铺,如杂货店、水果店、小吃摊等。它们的招牌已经褪色,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位置,为周围的居民们提供着生活的便利。

江春生和胡顺平走进招待所,前台服务员告知他们双人房了没有了,只有单间和三人间了,于是江春生便和胡顺平选择了四楼的三人间。

顶头的楼梯上来,中间是走廊,两边都是房间。登记时,前台服务员还特意告知,房间没有卫生间,洗澡间和卫生间集中在走廊的尽头。

江春生和胡顺平爬上四楼。这招待所内的格局,竟然与江春生在治江住的宿舍差不多。江春生不由得对着胡顺平感慨起来:“本来以为来省城能让我长点见识,没想到这地方还没有我们松江的房子好。你看这招待所,还是省公路局的,居然跟我在治江住的宿舍太像了。”

胡顺平打了个哈欠,有气无力的道:“这里只是老城区,商业比较集中的地方不在这里,那里应该是很繁华的。”

江春生和胡顺平的房间在中间位置的南边,房间比较大,陈设十分简单,靠墙并排摆着三张简易的木床,每个床头有一个床头柜,床上铺着凉席。靠墙还有一张办公桌和几把木椅子,还有三个配有搪瓷脸盆的洗脸架。房顶吊着两个大吊扇。

房间里有些闷热,江春生打开窗户后关好纱窗。

跟在后面进门的胡顺平打开了吊扇,然后说了一声“我先躺一会。”便仰身躺在了进门的第一张床上。

江春生收拾完东西,看了眼躺在床上的胡顺平,摇了摇头,走到窗边。窗外能看到一片灯火辉煌,高低错落的高楼大厦。那里应该就是一片商业区了。

江春生站在窗前,望着巷子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肚子突然咕咕叫了起来。他转身看了看躺在床上的胡顺平,走过去轻轻推了推他:“胡师傅,起来吧,我们出去吃点东西,肚子饿了。”

胡顺平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揉了揉肚子,嘟囔道:“也是,折腾了一天,是该吃点东西了。”他慢吞吞地坐起身,伸了个懒腰,跟着江春生一起下了楼。

巷子里的夜晚热闹非凡,虽然房屋老旧,但街边的小店灯火通明,不少老年人,穿着背心短裤,手里拿着一把芭蕉扇,不断地对着自己晃悠。两人沿着石板路走了一段,看到一家小饭馆,门口挂着褪色的招牌,上面写着“老刘家常菜”。店里人不多,几张木桌木椅摆得整整齐齐,老板是个中年男人,正站在柜台后面吹着小风扇。

江春生和胡顺平走进去,点了两碗肉丝面条,又加了一盘卤猪头肉和凉拌黄瓜。面条很快端了上来,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两人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聊着明天的安排。

“明天我们赶早就去省公路局,早点把手续办完,免得耽误时间。”江春生说道。

胡顺平点点头,夹了一筷子黄瓜:“是啊,他们没有上班我们就过去,办完事就赶紧撤退。省城这地方听起来好听,还不如在临江待着舒服。”

吃完面后,胡顺平提出沿着老街散会步,感受了一下省城老居民区夜晚男女老少在户外避暑乘凉的风土人情。

江春生也正有此意,两人沿着巷子往外走。在巷道两旁略宽敞些的地方,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凉床、躺椅或者长板凳,人们或坐或躺,享受着夜晚的清凉。

凉床上,老人们摇着蒲扇,谈论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在长板凳上嬉戏玩耍,笑声回荡在空气中。躺椅上,年轻人则悠闲地听老人讲故事、或者与朋友闲聊,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路灯下,一些人还摆起了小摊,售卖着水果、小吃和冰棍。整个巷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两人沿着巷子走到大马路上,绕了一小圈又慢慢走回招待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