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谈协议和约会两不误(2 / 4)

加入书签

,我来你办公室。”江春生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磨合了两天,终于敲定了这个节点。放下电话,他长长舒了口气,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窗外的阳光正好,暖暖地照在桌面上,连空气中漂浮的微尘都显得清晰而安宁。

解决了土场协议这个大头,江春生刚拿起一份路基横断面设计图准备细看,老金端着一个标志性的搪瓷大茶缸,踱步过来。茶缸外壁印着鲜红的“先进工作者”字样,里面的浓茶散发着略带苦涩的醇香。

“小江,跟于永斌那头谈的怎么样了?”老金吹开浮在表面的茶叶,啜了一口。

“嗯,金队长,刚敲定,明天上午我去他那边拿他们先刚好章的协议。”江春生点头汇报,“该坚持的都坚持住了,于总那边也没再提什么异议。”

“嗯,干得不错。”老金满意地点点头,放下茶缸,拉过旁边一把椅子坐下,压低了声音,“土场的事,算是稳了。钱队长和我,昨儿又仔细合计了一下于永斌提的那个事——就是他表哥的那支安徽民工队伍的事。”

江春生立刻放下图纸,神情专注起来。这是另一件重要任务,老金既然主动提起,说明已经有了定论。

老金的眼神变得深邃,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拉着:“现在这形势,你也清楚。咱们207国道,只是开头。后面二期三期工程,省里其他几条干线改造,听说也在酝酿,318国道今年还有两公里的大修任务。钱队长从总段那边闻到风。工程队的盘子,以后只会越来越大,项目会越来越多,甚至可能出现几段路同时开工的局面。”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看着江春生,“光靠周永昌那一支队伍,不够了。周永昌的人,本地为主,知根知底,用着顺手,但摊子大了,人手调度就容易捉襟见肘。而且,一支队伍独大,时间长了,也未必是好事。管理上,容易出惰性,要价上也会……嗯,你懂的。”

江春生深以为然:“是,金队长。选择面越宽,我们就越有主动权。”

“对头!”老金一拍大腿,“就是这个理!所以啊,钱队长和我都觉得,于永斌这次递过来的橄榄枝,接住它!引入一支外省队伍,技术熟练,能吃苦,正好填补我们在路基处理、特别是石灰土拌和摊铺这类需要大量人工的粗重活上的缺口。而且,这支队伍跟于永斌绑定,他在本地根基深,协调村民关系,有他在中间压着,确实能省我们很多心,就像他说的,安排几个隐形的刺头村民进去干活,拿点工钱,运输线上的麻烦就能消弭于无形,这买卖划算!”

老金的眼神里闪烁着老辣的光:“最关键的是,这是支生力军,有竞争,才能让周永昌的队伍也时刻绷紧弦,不敢懈怠的把工程做好。两支队伍互相看着点,咱们管理起来反而更轻松,工程质量和进度才更有保障!这叫‘旁敲侧击’,嘿。”

“明白了,金队长。”江春生心中豁然开朗。领导层看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一个劳务队,更是未来工程布局和队伍管理的一盘大棋。于永斌的“走一步看三步”,这次恰好与工程队的长远规划不谋而合。

“所以,”老金身体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土场协议签完,劳务合作的事,就紧跟着提上日程。你这两天,除了准备土场协议,也琢磨琢磨劳务合作这块的初步框架。你可以参照一下老刘襄松桥项目与周永昌签订的协议,整理出几个要点和于永斌去谈,只要把几个要点让他认可。劳务合同的大方向敲定了,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你明天去于永斌那边的时候,顺便探探他的口风,把他表哥那边的情况再摸实一点,队伍规模、核心骨干、主要干过哪些具体类型的工程……越细越好。回头,我们再拟个详细的劳务合作框架协议出来。这事儿,由你直接负责和他对接!”

“好的,金队长!保证完成任务!”江春生挺直了腰板,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但同时也充满了被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