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垂暮老厂访好友(1 / 4)

加入书签

江春生骑着“老永久”一路向东,到了项目部,还没进场院,就听到了里面传来的喧嚣声。

今天路面分部继续进行水泥混凝土浇筑作业,场面比平时更加热火朝天。四台搅拌机轰隆隆地运转着,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一台台拖拉机排着队,等待着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运往铺设地点;许多戴着安全帽、穿着黄马甲,皮肤黝黑的农民工正忙碌地将水泥、砂石料铲进搅拌机的进料斗,汗水沿着他们古铜色的脸颊下滑,在阳光下闪着光。空气中弥漫着水泥灰、柴油和汗水的混合气味,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基层分部的工作已经结束,大部分人员和设备都已撤场,江春生知道,自己在这里坚守的日子也进入了倒计时。从下周一开始,他也不再来这边了。和老金一起去龙江农场那边做318国道大修的开工准备工作。

他径直走进自己的办公室。虽然即将离开,但他手头的工作并未松懈。办公桌上、抽屉里、文件柜里,还堆积着这两个多月来积累下来的各种图纸、报表、施工记录、验收单据,签证单留存稿,完工单、结账单、还有隐蔽工程照片等资料。这些是207国道临江段东线基层石灰土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完整见证,也是后续审计、归档的重要依据。

江春生挽起袖子,开始埋头整理。他做事向来细致有条理。先将资料按类别大致分开:工程技术类、合同预算类、进度报表类、质量安全类、工程成本与决算类……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核对。有些文件边角卷曲了,他细心地用手掌压平;有些单据字迹模糊了,他找来空白纸条备注清楚,粘贴在旁边;重要的图纸,他小心翼翼地折叠成A4纸大小。

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衬衫后背,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浑然不觉,完全沉浸在工作之中。核对、分类、装盒、标注、入柜……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如今要暂时离开了,他希望能给这段经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上午的时间就在这专注的整理中悄然流逝。当他将最后一份文件放入标注清晰的档案盒,稳妥地锁进文件柜时,门口传来牟进忠站在敞开的窗户外,叫他去吃饭的声音。

他转身回应了一声,看了看手表,已经十一点四十了。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一种完成重任后的轻松与满足。

去项目部食堂和路面分部的一帮同事吃了午饭,和老刘、景康义、牟进忠他们聊了会儿天,回到办公室,靠在椅子上休息了半小时。下午已经没什么紧急工作需要处理了,原本打算看看书,或者提前半小时下班去接朱文沁,但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何不趁下午没什么事了去罐头厂看看陈和平。

自从陈和平从治江回到县城,在城关镇罐头厂上班后,两人虽然同在县城,但各自忙于工作,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江春生心里一直惦记着找个时间去他的工作单位看看,也算是关心关心这个昔日的同事和邻居。

说走就走。江春生锁好办公室的门,便推着自行车离开了项目部。

陈和平曾经告诉过他,临江县城关镇罐头厂位于环城南路东段,周围是一片老旧的居民区。厂子在环城南路上开有一个大门,门边还有三间厂里自营的门面房,专门销售厂里生产的各种水果罐头,大门是朝北开的。今天早上,他从朱文沁的单位离开,在往城东的路上,在印象中似乎有从这个厂门口经过,因为当时他并未上心,所以,印象不深。

江春生对县城道路已经很熟悉,骑着车,沿着环城南路一路西行,不多时,就看到了那几间挂着“临江罐头厂直销门市部”牌子的门面房。玻璃柜台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玻璃瓶罐头,黄桃的、橘子的、梨子的……在灯光下折射出诱人的光泽。透过门面房旁边的厂区大门,可以看到里面是一些颇有年头的红砖厂房,规模看上去也不大,比陈和平在治江基层社工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