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垂暮老厂访好友(3 / 4)

加入书签

?有意思吧。”陈和平兴致勃勃的说。

江春生饶有兴致地笑道:“还挺有意思。李志超就想找个做老师的,这下得偿所愿了吧。”

陈和平挠挠头,“我老婆说约他们见面的时候,看着还挺聊得来,不过之后具体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我不方便联系他。你抽空骚扰骚扰他,有情况的话得敲他一顿酒喝喝。”

正说着,车间里有个中年女工喊陈和平进去接着干活。陈和平无奈道:“得,我得进去忙了,就不多陪你了,你以后有空常来啊。”

江春生拍拍他肩膀,“行,你去忙吧,看到你挺好,我就放心了。以后有空再来看你。”

“好!”陈和平回应着,用力握了握江春生的手,“你快回去吧,这里热得很,空气也不好。”

江春生告别了陈和平,推着自行车走出罐头厂大门。回头望了一眼那陈旧的厂区和忙碌的车间,他心中感慨良多。发不出工资,发罐头?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罐头好运输又利于长期保存,就这么难销售吗?他想到了自己家里,一年四季都难得有一瓶罐头进门,平时都是吃新鲜水果,他似乎有些想通了。

今年是“七五”计划的启动年。如今的水果市场,新鲜水果供应逐渐丰富,尤其南方地区,冷链运输初步发展,消费者对“新鲜”的偏好上升,罐头的“稀缺性”优势减弱,果冻、果酱、果脯、饮料等新兴零食正在兴起和快速发展。

沿海地区的罐头厂依托港口优势,出口导向明确,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得以健康发展。而内陆地区缺乏出口渠道,原材料采购成本高。像临江城关镇这样的小型集体工厂,设备简陋,仍采用手工或半机械化生产,卫生条件较差,产品保质期短,难以进入高端市场,而且管理效率低、人员冗余,市场化适应能力不足,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除非转型生产其他食品。

看来,陈和平所在的罐头厂,经营情况很糟糕,前景堪忧。或许过不了多久,可能就是和207国道工程项目部所在地的“临江竹器厂”一样,面临相似的结果。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距离接朱文沁下班还有段时间,他决定去城里的新华书店看看。

江春生骑着自行车来到新华书店。书店里人不算多,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书墨香。他在书架间缓缓踱步,目光扫过一本本书籍,他希望找到一本关于食品行业发展趋势的最新书籍,寻找了半天,却未能如愿。

他随手拿起一本《中国食品消费趋势研究》坐在角落的椅子上翻阅起来。他粗略的翻看着“时代背景与研究意义”、“食品消费的基本特征”、“政策与生产对消费的影响”、“区域与群体差异”、“趋势预测与问题探讨”。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虽然没有看到新的东西,尤其是“健康消费”与“可持续消费”方面的研究,但也吸引了他的一些注意力。

江春生完全没有意识到,距离去接朱文沁下班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他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直到听到旁边有人说:“都五点多了,该回家了”,他才突然回过神来。

江春生急忙合上书本,快速将它放回原处,然后迅速出门匆忙地骑上自行车,朝着城南的工商银行疾驰而去。

一路上,江春生的心情有些焦急,他担心自己会迟到,让朱文沁久等。不过,还好,当他赶到工行城南分理处营业厅时,时间还不到下午五点半。他稍稍松了一口气,然后将自行车停放在路边的梧桐树下,摸了一把额头上细细的汗水,静静地等待着朱文沁下班。

没过多久,铁栅栏门就被缓缓推开了。几名着装各异的男女职员从里面走了出来,他们有说有笑,似乎心情都很不错。江春生的目光紧紧地落在人群中的朱文沁身上,只见她推着那辆“小凤凰”自行车,走在最前面。

当朱文沁看到站在路边等待的江春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