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选贤任能,择优而录(3 / 8)

加入书签

p;  “某家的小世子。什么?翰林院和国子监的人吵起来了?”

    为了转移杨安源的视线和弄清楚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催促着他赶紧把话说得清楚一些。

    一听到是位世子,刚好看到了跟随在小珏儿身后的内侍,杨安源很识相地闭上了嘴不再问这孩子的生事来历了。

    他清了清嗓子,摇了摇头,说道:

    “他们没吵起来,而是对一个学子是否入围而在那争论不休。”

    我闻言,微微蹙眉,问道:

    “可是从众多学子中选出的最有才学的四位待选出了问题?”

    杨安源点了点头,说道:

    “本来开始都决定了从考试中选出其中才学最优异的四个人的,可真选出了这四个人后才发现,其中有一个可能并不适合成为待选。”

    什么叫做‘可能并不适合啊’,这话说得也太过模棱两可了。

    既然此人能够入选,便说明才学兼优才对,可真点选了这位才发现此人并不适合成为候选之一,呵呵,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这孩子输得不是才学,而是身份地位才对。

    “嗯,让我来猜猜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翰林院和国子监的个别博士们一定是不赞同这孩子入选的,可国子监祭酒以及大部分博士却赞同这孩子入选,我说的可对头?”

    杨安源一脸惊叹的盯着我瞧,忍不住升起了大拇指,说道:

    “高,实在是高。”

    我瞥了一眼杨安源,轻快地问了一句,道:

    “那孩子叫什么名字?”

    “好像叫……李源……”

    李源?还真是那小子啊,想来也应该是他了。

    李源这孩子年龄约莫十二、三岁的样子,是太学馆中才学最出众的一位寒门士子了。

    我与太学馆也有些渊源了,在翰林院当值之时,也常到太学馆授课讲学,而太学馆学子人数也就那么二十几个人,所以他们的才学资质如何,我是一清二楚的。

    至于他们为何会起争论,不过是牵扯到门阀士族与寒门士族之间的那些笔陈年旧账而导致的,毕竟翰林院多是门阀士族出生,一向眼高于顶,从未将寒门士子瞧在眼中。

    他们之所以会同意让寒门士子也参与此次甄选,一来是觉得门阀士族子弟优越于寒门,而二来则是国子监已与太学馆合并,太学馆的学生自然也便算作是国子监的学生了,自然都有资格参与此次小皇帝伴读甄选。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还真有寒门子弟的才学可以与门阀子弟比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