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选贤任能,择优而录(6 / 8)
时,便听到诸位兄长们争论驳斥,据理力争,大有讲经论道,辩论博古之精彩言论,高辰大为赞赏之余,亦觉此情此景颇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之风。只是不知,方才诸位兄长们争议之事所为何来啊?”
明明听起来是在赞扬他们,可又觉得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先不说他们所争论的跟学术探讨一点关系都没有,更可恨的是,他们争论了那么久而这位高御史却完全不知道他们在争论些什么,明眼人一听便知道这是明褒实贬了。
我这一褒一贬之间,便让在场之人纷纷垂首感叹,彼此对望了片刻后,纷纷羞愧地闷不做声了。
若是他们这群人当真是为了学术而争论,无论怎么吵,那也是值得读书人尊敬的事儿;可如今他们当堂争论的却是一个寒门士子是否有资格入选伴读之事,还为了此事差点就当堂动手打人了,这般想来,确实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瞧着他们都安静了,我想自己也用不着拐弯抹角了,便直言说道:
“高辰知道诸位兄长们争论的是什么,那么高辰在此只想先问几个问题:其一,以考试优异定入选之学子,此等择才之法,诸位当时可是都同意的?”
众人听我发问,也便凭心回答,纷纷言道:
“确实是我们都同意的。”
闻言,我点头道了句好,继续问道:
“那考试之时,可有不公、不正之举,而阅卷定案之时,可有不明、不法之处?”
听我此言,似在怀疑这场考试有舞弊不正之嫌,担任主考官和阅卷官的纷纷站出来说话,以证自己清白。
“欸,这肯定没有,我等监考都是严明律己,绝无偏私之嫌的。”
“对啊,先不说考卷不记姓名,更何况我等阅卷都是多人同阅同批,所定名词都是经众人同意之后方才定论的。”
“是啊,我等都可证明,此次考试是公正严明的。”
……
听到堂下诸位纷纷出言辩白,我也分别向车淮和逸仙征求意见,他们纷纷点头表示堂下之人所言属实。
我举起手来示意大家安静,摆出一脸相信大家的表情,说道:
“嗯,既然选择考试的方法选出贤才是大家公认的办法,而考试的过程中亦是公正严明的,那么选出来的那四位学子便是诸位兄长公认地候选之人了。既然如此,那也就无需争辩了啊!”
一听我这番说辞,大家都哑口无言了,原先反对的人选择了沉默,而选择支持的人看到了希望,都是一脸期待的神情。
车淮作为翰林院掌院学士,自然是以门阀士族子弟的利益为先了,见堂下之人被驳得无言以对,这会儿若是自己再不出来说话,只怕到时候自己就成了北魏的千古罪人了。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