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374 传世名琴(6 / 13)
sp;“既然并无此事,那在你宅邸中抚琴之人,莫不是你吧?”
二师兄带着几分调侃的口吻,有口无心的说出这句话来。
我一时结舌,这事还真不能随意承认,便开始支吾道:
“我琴艺如何,二师兄你又不是不知,当年古旷大师是如何点评我们的,你可是忘记了?”
一听到古旷大师,二师兄联想起过去的那些陈年过往,也是忍不住微微叹了口气,道:
“确实,当年古旷大师用‘形神’两字点评我们师兄弟众人的琴艺,现下想来,也仿若昨日,真是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古旷大师是位不出世的隐者,可他的琴技却十分了得,曾经教导过我们师兄弟众人一年的琴艺。
我闻言也是颇为感慨,苦笑着说道:
“当年大师点评我的琴艺,说是有其形而缺其神,可见绝妙琴技也是需要天赋的。”
我知道自己缺少这份天赋,所以从不在此道上过于强求。
“大师还说我形过于神呢,就是说我太过拘泥于形了。”
二师兄说完也是苦笑一声,可更多的还是在感慨大师当年借琴艺之说来教大家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
“也就是咱们的大师兄,能得大师一句‘形神兼具’的称赞了……”
一提到大师兄,我与二师兄都不禁微微叹了口气。
……
舞台上的热闹还在继续,将那传世名琴‘焦尾’展示与众人跟前后,小厮又捧上了一件长形礼盒,将盒子开启后,一根淡黄色长笛便出现在众人跟前,笛子与琴并放在一起,成了非常有趣的组合。
只听小厮用非常兴奋的口吻言道:
“此笛名为‘柯亭笛’,也是出自大家蔡邕亲制!”
众人闻言纷纷惊叹不已,如今竟可得见蔡邕亲手所制的琴与笛,能将这两者聚在一起之人,必定大有来头啊,纷纷揣测议论,一时间颇为热闹。
……
“蔡邕当年在柯亭之时,见屋东间第十六根竹椽可用,便取做为笛,故而此笛名为‘柯亭’。”
二师兄望着台上所展示的琴与笛,也是一阵感慨。
“东汉蔡邕乃文学大家,书法、音律堪为一流,这位东家定然很喜欢蔡邕之物,故而不辞辛劳,也要将蔡邕所斫之琴、所制之笛也要收归囊中了,那想必蔡邕的书帖拓印此人手中也必然会有的。”
凤来楼只是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而珍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