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374 传世名琴(8 / 13)

加入书签

因为彼时我为人过于木讷,学习指法节律十分快,可却无法体会道乐曲之中的神韵,故而弹奏出来的曲调虽符合曲谱之中所记载的音调,可音律却总是少了几分应有的感情神韵,因为那时候我不懂情为何物,无法与乐曲中的情产生共鸣,所以大师给了我那般点评,却同时也对我有所期许,希望我有朝一日能寻到自己神魂所在。

    被二师兄取笑我也认了,此事我非得做成不可。

    “此事便有劳二师兄成全啦!”

    二师兄望了我与琬儿两人,又看了看台上所展示的琴与笛,只觉琴笛相协,人又是天作之合,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呢?

    “好,此事为兄为你们张罗。”

    “多谢二师兄!”

    我喜笑颜开,眉间都染上了一抹笑意。

    “说起来,这东家敢将此琴带到凤来楼珍宝阁以作展示,想必事先定然找行家里手鉴定过才对,难道出了纰漏了么?”

    这出手越是大气之人,自然比常人更要注重颜面,若是此琴不是事先找信得过之人鉴定过,又如何敢如此张扬宣布此琴便是‘焦尾’。现下摔了个大跟头,这事儿要事闹开来,可不是件能轻易化解的事情。

    二师兄定然也是知道内情,才会在今日特意为这焦尾琴而来,只是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可想而知,那鉴定之人二师兄也定然是认识的,所以起初才会笃信这次的展示不会出意外才对。

    我这主动出口一问,也就是在问二师兄,此琴是何人鉴定的。

    “鉴定此琴的正是博陵崔巍,按理来说应是不会出现纰漏才对。”

    二师兄捏须短叹,似乎也有些疑惑于此中关节。

    有评:崔氏代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崔氏于东汉之时跻身名门,是延续至今越好几百年的关东世家大族。崔氏有清河与博陵两支,以清河崔氏名望最甚,而前齐时,博陵崔氏深受朝中倚重,成为一流士族。

    “洛都七俊之中崔氏占有两席,他就是其中之一的崔巍么?”

    二师兄点了点头。

    “是的。”

    我沉吟片刻,微微颔首。

    “难怪了。”

    才名远播且出自名门,有这般人物作保,何人敢质疑这焦尾琴之真伪。

    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台上忽然出现了一些异动,只见一个家仆打扮的人在那小厮耳中说了几句什么,小厮脸色一变,颇为为难,犹豫不决。而那家仆却多声催促了几声,那小厮无法,只得照着吩咐去做了。

    二师兄见状,脸色微变,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