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红河嘉年华会开幕式(1 / 3)
1900年12月24日上午,云南蒙自城郊,红河之畔。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曾经的河滩荒地已焕然一新,变身为一片精心布置、充满节日氛围的盛大场地。
从官道分岔,一条新铺设的碎石路蜿蜒通向河边。入口处,一座气势恢宏的临时寨门拔地而起。它并非用于防御,而是纯粹的庆典象征——没有门扇,更没有寨墙。其震撼之处在于环绕四周的旗帜海洋。碎石路两旁、寨门两侧,密密麻麻插满了色彩鲜艳的旗帜,在冬日的微风中猎猎作响。每面旗帜都用不同的语言书写着醒目的标语:
英语:RedRiverival·1900
法语:avaldeRivièreRouge·1900
德语:RotesFssKarneval·1900
意大利语:evaledelFiuRosso·1900
汉语:红河嘉年华会·光绪二十六年
彝文(????):????????·????(huohuoyidegashe·citehuolie)(音译“红河嘉年会·一千九百”)
(注:其他当地少数民族如白族、布依族、哈尼族在1900年尚无广泛使用的成熟文字系统)
官道上车马络绎不绝,各式各样的马车、轿子、甚至新奇的自行车混杂其间。碎石路上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进入寨门,场面更为壮观:顶戴花翎的清朝官员、身着绸缎马褂的富商巨贾、青衫磊落的士子文人、头戴银饰身着盛装的彝族、白族、哈尼族头领与民众、穿着粗布短打的农民工匠猎户、怀抱幼儿的母亲、拄着拐杖精神矍铄的老者……与身着各国军服、礼服的西方军官、工程师、外交官、学者、商人及其衣着华丽的家眷子女们,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前所未有的人文画卷。服饰各异,身份悬殊,此刻却因盛会而汇聚,气氛和谐而热烈。
在接待人员的引导下,中方的核心人物(官员、大商人、知名士绅、重要少数民族头领)和外宾代表被引领至一片开阔的草坪区。这里搭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主席台,台前安置了两个1900年最先进的炭精麦克风,粗大的线缆连接着台下的发电机。主席台下方,临时开辟的乐池里,一支由虹溪实业学堂学生组成的西洋军乐队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练习。锃亮的短号、长号、萨克斯管、小鼓、大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吸引着好奇的目光。一位身着式样简约但质地极佳、裁剪合身的20多岁的外国女子正在一位学生模样的不到20岁的中国女生帮助下对着乐队说些什么。
随着主席台前人群越聚越密,熙熙攘攘,预定的十点开幕时刻即将到来。云南巡抚派来的私人代表(一位身着二品官服、气度沉稳的道台)与蒙自的地方最高长官(知府),分别从主席台两侧走上台,笑容满面地邀请西方各国在蒙自的最高外交代表(领事或代办)以及中方的地方贤达代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翰林)和一位势力最强、威望最高的彝族头人(身着繁复的银饰与黑色羊毛披毡“查尔瓦”)共同登上主席台,在铺着红绸的桌后落座。
一位身着虹溪实业学堂制服、仪表堂堂的高年级学子作为主持人走到麦克风前。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父老乡亲!值此良辰吉日,云南巡抚大人虽公务繁忙,未能亲临,特委派李道台大人宣读抚台大人贺辞!”
李道台起身,展开一卷黄绫,用抑扬顿挫的官话诵读巡抚热情洋溢的贺辞,盛赞此次盛会“敦睦中外、交流技艺、共享升平”,表达了对活动成功举办的美好祝愿。
接着,蒙自知府走到麦克风前,朗声宣布:“奉抚台大人钧谕,值此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冬月十二日吉时(注:换算为公历1900年12月24日),红河嘉年华会——开幕!”
话音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