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废长立幼(1 / 2)
初平元年的雒阳城,秋霜来得比往年更早。
嘉德殿前的青铜鹤灯彻夜未熄,将殿内群臣的影子拉得扭曲变形。
少帝刘辩缩在龙椅上,手指死死抠着扶手鎏金的龙纹——他昨夜梦见张让血淋淋地从黄河里爬出来,要拉他一起下水。
"
陛下。
"
董卓的声音像钝刀刮骨,"
老臣有本奏。
"
肥硕的身躯出列时,腰间七宝刀撞得玉带叮当作响。
李儒捧着竹简紧随其后,细长的眼睛扫过文武百官,在袁隗、杨彪等人脸上多停了一瞬。
"
自光喜以来,天灾频仍,此乃天子失德之兆。
"
董卓突然提高声调,"
陈留王聪颖仁孝,宜承大统!
"
殿中死寂片刻,突然"
啪"
的一声——尚书丁管将玉笏摔得粉碎。
"
董卓!
你不过一介边鄙武夫,安敢妄议废立!
"
丁管须皆张,手指几乎戳到董卓鼻尖,"
高祖有约:非刘氏而妄议立君者,天下共击之!
"
董卓眯起眼睛,肥厚的嘴唇咧开一条缝:"
李傕。
"
刀光闪过,丁管的头颅砸在蟠龙柱上,血溅了王允满袍。
那颗头颅滚到少帝脚下,怒睁的双眼正对着少年天子惨白的脸。
"
还有谁要学丁尚书?"
董卓抹了把溅到脸上的血点。
袁隗的膝盖最先触地,接着是杨彪、黄琬……乌泱泱的朝臣像被镰刀割倒的麦子般跪伏一片。
唯有卢植挺直脊背,却在李傕的刀架到脖子上时,被蔡邕死死拽住衣袖。
九岁的刘协被簇拥上龙椅时,眼睛一直盯着殿角的滴漏。
铜壶里的水一滴滴落下,像在为四百年汉室计时。
当夜,董卓的太师府灯火通明。
新封的虎贲中郎将吕布挎剑立于堂下,赤兔马的嘶鸣不时从后院传来。
"
文优(李儒字),这些官职安排得妙啊!
"
董卓拍着肚皮大笑,肉浪在锦袍下翻滚,"
贾文和那个老狐狸只讨了个府掾?"
李儒阴测测地笑道:"
贾诩智计百出却从不争先,放在眼皮底下最稳妥。
"
他忽然压低声音,"
倒是蔡伯喈(蔡邕字)……"
"
嘿!
那老书生哭得才叫精彩!
"
董卓模仿蔡邕伏地痛哭的样子,肥肉乱颤,"
本太师偏要抬举他当祭酒,让天下人看看——骨头再硬的名士,也得跪着喝咱家的酒!
"
后堂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
董卓脸色一沉,吕布立刻按剑冲进去,拎出个瑟瑟抖的侍女——她手中托盘里的醒酒汤洒了一地。
"
拉去喂狗!
"
董卓摆摆手,转头对李儒笑道,"
明日再把弘农王那小崽子迁出宫,省得夜长梦多……"
雒阳城南的辟雍里,夜幕笼罩,万籁俱寂,唯有蔡邕宅邸的书房里,灯火通明,彻夜未眠。
老名士蔡邕端坐于书桌前,案几上摊开着尚未完成的《东观汉记》,然而,那支原本应在纸面上游走的笔尖,此刻却静静地悬停在半空,墨汁早已干涸。
窗外,秋虫唧唧,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怨。
蔡邕的思绪渐渐飘远,恍惚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