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颍川访贤(1 / 2)

加入书签

暮色漫过窗棂时,吴权正倚在颍川郡阳翟城最热闹的"

醉仙楼"

二楼雕栏旁。

楼下大堂忽起骚动,但见竹帘掀处,一个背着老妇人的少年踉跄踏进门槛。

粗麻补丁的衣衫蹭过门框,簌簌落下几缕草屑,吴权注意到少年腰间别着的木剑柄已被磨得亮。

"

两碗素面。

"

少年将老妇人扶坐在门边条凳上,骨节分明的手掌小心托着老人佝偻的脊背。

跑堂的伙计捏着抹布在油腻案几上画圈,鼻腔里挤出冷笑:"

当这儿是施粥棚呢?"

铜壶往灶台重重一撂,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少年泛红的耳尖。

梨花木案忽地传来清响。

吴权指节叩着青瓷酒盏,鸦青锦袍在满堂烟尘里如寒潭映月。

"

劳驾添两副碗筷。

"

他话未落地,跑堂已换了副面孔小跑着布席。

少年却攥紧母亲衣袖后退半步,粗布鞋履在青砖地上拖出浅痕。

“这位小兄弟和那老妇来这边坐吧”

吴权向少年打招呼道。

“多谢了。”

少年吃力的来到座边,细心地将老妇安顿好。

“请问兄长尊姓大名?”

少年诺诺的问,“哦,我叫吴权,你是?”

“可是,平黄巾灭董卓的吴权?”

“正是”

喧闹的酒肆中,只见吴权与少年一问一答。

“哎呀,小生徐庶,参加将军大人。”

说着少年就要下跪行大礼。

吴权急忙用手相搀,也是一惊,眼前这人竟是鼎鼎大名的徐庶,徐元直。

历史上徐庶与石滔石广元、崔钧崔州平并称岁寒三友,徐庶性直,又喜舞剑,被称为绿竹;石滔文富五车,才高八斗,被称为苍松;崔钧傲气凌霜,善理政务,被称为寒梅。

"

元直是要让老夫人饿着叙礼么?"

吴权径自挽起老妇人臂弯,指尖触到粗麻下嶙峋的腕骨时顿了顿。

老妇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少年慌忙从袖中掏出半块粗布帕子,吴权瞥见帕角绣着歪斜的"

徐"

字,被浆洗得几乎褪色。

三碗阳春面氤氲的热气漫过木案时,吴权注意到少年始终将面汤里的菜叶挑给母亲。

木剑柄在暖雾中沁出水珠,顺着剑穗滴落在青砖缝里。

"

此剑虽钝,倒合绿竹风骨。

"

吴权忽然开口,惊得少年筷子险些脱手——原来传闻中徐元直曾经单枪匹马挑了黑虎寨的游侠,此刻却因半碗面汤而手足无措。

檐角铜铃骤响,暮雨忽至。

徐庶扶着母亲起身作别时,吴权解下腰间锦囊塞进车夫掌心,金锭在雨幕中泛着微光:"

烦请绕道东郡,寻个暖和院落。

"

马车辘辘声中,他分明看见徐庶在帘隙间回头,眼尾水光比剑穗上的雨珠更亮。

院落中,吴权与徐庶侃侃而谈,吴权极力相邀徐庶前往辽东,辅佐自己成就大业,奈何徐庶却说母亲身体不好,不能远行,其已答应好友崔州平到环境稍好一些的荆州定居,不日即将启程。

吴权一阵落寞,临别以金银相赠,徐庶再三不收。

此后十余日,颍川郡的春雨浸透了吴权的鹿皮靴。

赵氏门前的石狮淋得亮,铜环叩在乌木门上的声响格外清冷。

老管家捧着名刺进去又出来,只说家主往嵩山访道去了,吴权却听见门内传来棋子落枰的脆响。

杜家檐角的风铎在雨中呜咽,老仆捧着原样送回的名刺,青缎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