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相遇孔融(1 / 2)

加入书签

曹操收编泰山贼众三万余人,声势大振,随即上表献帝,自请为兖州牧。

献帝无奈,只得应允。

曹操遂调集兖州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青州,誓要一举剿灭黄巾余孽。

吴权得知曹操大军压境,心知若与其正面遭遇,必生事端。

加之探马来报,青州黄巾主力皆聚于济南,乐安一带守备空虚。

吴权当机立断,率军转攻乐安,计划由乐安北上北海,再经东莱渡海返回辽东。

与此同时,曹操大军在济南郊野与黄巾主力展开激战。

两军对垒,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间血染黄沙。

张曼成虽拥兵十余万,麾下却无良将统御,战阵调度混乱,渐渐不敌曹军精锐。

鏖战数日,黄巾军伤亡惨重,张曼成只得率残部退守平陵、朝阳、梁邹等城,负隅顽抗。

曹操围城数日,见强攻难下,遂问计于军师戏志才。

戏志才微微一笑,献上“土工之计”

——命掘子军暗中挖掘地道,直通城内。

待地道贯通,曹军精锐趁夜潜入,里应外合,一举攻破平陵城防。

张曼成仓促应战,终因寡不敌众,被曹军生擒。

曹操冷笑一声,下令将其斩示众,余下十余万黄巾部众见大势已去,纷纷跪地请降。

至此,青州黄巾主力覆灭,曹操威名更盛。

而吴权则已悄然攻占乐安,正率军疾行,直奔北海而去……

吴权率军进抵乐安,却遭遇赵弘与廖化的顽强抵抗。

两军交锋数合,吴权佯装不敌,下令丢弃辎重,率军败走。

赵弘见状大喜,对廖化道:“吴权不过如此,取辎重,莫让他人抢了先!”

二人不知是计,急令部众收缴物资,不料行不过二十里,忽闻号角震天,伏兵四起!

徐荣、王方各率精骑从两侧杀出,吴权亲领中军截断退路。

赵弘仓促应战,被典韦一戟刺于马下,廖化见大势已去,只得下马请降。

此时北海相孔融闻讯,率军夹击乐安,张宁与杜远被迫退守寿光,闭城死守。

吴权不愿多造杀孽,仅带典韦一人,单骑至寿光城下,高声请见张宁。

守军见其孤身而来,遂放其入城。

城中,张宁神色憔悴,杜远持刀而立,戒备森严。

吴权拱手一礼,坦然道:“张姑娘,令尊与二位叔父为民请命,其志可嘉。

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汉虽自桓帝以来日渐衰微,但忠臣良将犹存。

黄巾举事,虽有万众响应,却无长远谋划,攻城而不治地,终难成事。”

他顿了顿,目光诚挚:“不瞒姑娘,在下对张角先师之太平道义深为钦佩。

其济世之心、醒世之言,实为乱世明灯。

若姑娘不弃,权愿在辽东奉太平道为治世之本,去芜存菁,使道法昌明,百姓安居。”

张宁闻言,眸中泪光闪动。

她沉默良久,终是长叹一声:“先父一生所求,不过天下太平。

若将军真能践行道义,宁愿率众相随。”

杜远见张宁表态,亦弃刀跪地,余众纷纷归降。

至此,吴权兵不血刃取下寿光,携张宁及黄巾余部踏上归途。

吴权在寿光与孔融会师,二人于帐中促膝长谈。

吴权直言相告:"

孔北海明鉴,权此番借道青州,实为率众返回辽东。

如今中原纷乱,非久留之地。

"

孔融沉吟良久,忧心忡忡地问道:"

以将军之见,当今局势,当如何自处?"

吴权目光深邃,缓缓答道:"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各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