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十万精兵(1 / 2)

加入书签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与众多文臣武将的商议之后,吴权终于下定决心,要以讨伐逆贼、匡扶汉室为名,率领大军十万去征讨公孙瓒。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到了建安八年的秋天。

这一天,襄平城外人声鼎沸,旌旗飘扬,遮天蔽日。

战鼓雷鸣,响彻云霄,仿佛要将这片大地都震得颤抖起来。

吴权身披一袭黑色的玄甲,腰间悬挂着一把锋利的长剑,英姿飒爽地站在高台之上。

他的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台下那十万雄师。

只见刀枪如林,寒光闪闪,铁甲在阳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光芒,让人不寒而栗。

而那些战马则在嘶鸣声中躁动不安,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冲入战场,一展雄风。

整个场面气势恢宏,庄严肃穆,那股肃杀之气更是直冲霄汉,令人心生敬畏。

“公孙瓒擅杀皇亲,僭越称尊,今日我平州儿郎,当以汉室之名,讨此逆贼!”

声如雷霆,三军齐呼:“讨逆!

讨逆!

讨逆!”

在这场决定命运的战役中,吴权可谓是倾尽全力,将平州的所有精锐力量都调动起来。

他精心策划,兵分三路,每一路都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强大的兵力配置。

先是中军主力,这是吴权亲自统帅的核心力量,总计有六万之众。

其中,中军五尉及备武军三万,他们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本溪新兵与各地府兵三万,虽然相对年轻,但同样士气高昂,充满斗志。

这支部队的将领阵容堪称豪华,太史慈、管亥、鞠义、徐荣、鲜于银等都是声名赫赫的猛将,而以智谋着称的贾诩则担任军师,沮授随军参赞军务,为吴权出谋划策。

西路军的兵力为一万八千,由张济和段煨两位将领统帅。

其中,玄菟郡兵一万,他们熟悉北方战场,作战勇猛;段煨部骑兵八千,机动性强,擅长突击。

这一路的将领还有韩忠、杜远、田乐等,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战将。

西路军的任务是从辽西出,进逼渔阳,切断公孙瓒的退路,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压力。

最后是东路军,兵力为二万二千,由樊稠统率。

这一路调来了带方郡兵一万和辽西府兵一万二千,他们都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

东路军的将领有王方、阎柔、苏仆延等,其中苏仆延率领的两千乌桓轻骑更是作为前军先锋,他们度快、机动性强,能够迅撕开敌人的防线。

东路军将沿着渤海郡沿岸北上,直取右北平郡,摧毁公孙瓒的老巢,从根本上动摇敌人的根基。

出兵之前,吴权召集众将领开了个紧急会议。

贾诩手指地图,缓声道:“公孙瓒主力屯于常山,幽州南部空虚。

我军当战决,在其回援前攻占涿郡、广阳。”

沮授补充:“袁绍已应约自南夹击,公孙瓒尾难顾,必败无疑。”

太史慈抱拳道:“末将愿为先锋,三日之内,必下涿郡!”

吴权颔:“子义勇猛,正合我意。”

又看向鞠义,“伏义(鞠义字),你曾为公孙瓒旧部,熟知其军阵弱点,此战需你多费心力。”

鞠义沉声应诺:“末将定不负主公所托!”

翌日黎明,大军开拔。

辽水之畔,吴权勒马而立,对身旁的吴恒叹道:“此战若胜,幽州可定;若败……”

吴恒打断道:“主公勿忧!

我军兵精粮足,将士用命,岂有不胜之理?”

吴权大笑,扬鞭北指:“好!

传令三军——克复幽州,就在今朝!”

此时的幽州,尚不知大祸将至。

涿郡守将单经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