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o章 重整旗鼓(1 / 2)

加入书签

理想总是美好的,就像那丰满的羽翼一般,让人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然而,现实却常常如同那骨瘦如柴的躯体,让人感到无奈和失望。

原本,吴权心中有着一个精心策划的计划。

他打算趁着公孙瓒与袁绍对峙的时机,率领大军对公孙瓒动猛攻,并迅攻占北平、渔阳和涿郡等地。

然后,他计划在涿郡与中山国交界的太行山余脉处,接应黑山军的褚燕等人返回平州。

这个计划看似天衣无缝,一切都在吴权的掌控之中。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万万没有料到公孙瓒竟然会采取如此阴险的手段——联合乌桓和鲜卑人,对自己的老巢动偷袭。

尽管徐晃、段煨等将领奋勇抵抗,成功击退了乌桓和鲜卑人的进攻,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还是让吴权措手不及。

公孙瓒趁机稳住了幽州东部的局势,使得吴权的计划全盘落空。

面对这样的局面,吴权心中虽然充满了不甘和懊恼,但也无可奈何。

他只能带着满心的遗憾,悻悻地撤回自己的领地。

这场战役不仅让吴权的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玄菟和辽西等地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一时间,吴权的实力大减,短时间内已经无法对幽州动大规模的进攻了。

辽东战事尘埃落定,吴权率军回到平州治所辽宁,城中百姓夹道相迎,欢呼声震天。

此战虽胜,却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张济、韩忠等将领战死沙场,北疆防线仍需稳固。

吴权深知,鲜卑、乌桓虽暂退,但若不彻底解决,北疆永无宁日。

辽东岁日,吴权亲自主持祭礼,率文武百官祭奠阵亡将士。

灵堂前,他亲手为张济、韩忠上香,沉声道:"

二位将军为国捐躯,英魂不灭,我吴权必不负所托,定让北疆永固!

"

随后,他下令厚恤阵亡将士家眷,减免平州赋税三年,并开仓放粮,安抚因战乱流离的百姓。

一时间,军民归心,北疆渐稳。

战后,吴权召集众将,对有功之臣大加封赏,并重新调整北疆防务:

玄菟防线——张合升任玄菟都督,副将柯吾、白饶,统兵两万,专防鲜卑。

张合善用奇谋,此前高显一战已令鲜卑丧胆,由他坐镇玄菟,可保东北无忧。

真番防务——管亥调任真番都督,统兵两万,以防扶余。

飞熊军主将改由廖化接任,继续训练精锐骑兵。

渔阳屏障——徐荣转任渔阳都督,副将程绪,统兵两万,紧盯公孙瓒动向。

弘农兵主将改由王方统领,确保幽州西线稳固。

北平驻防——阎柔任北平郡司马,率五千兵驻守土垠,与田乐(徐无县令兼县尉,驻府兵五千)形成犄角之势,防备乌桓袭扰。

文治布局——田畴、公孙纪分任北平、渔阳太守,稳定民政;单经任狐奴县令兼县尉,率五千府兵协防渔阳,确保边境安宁。

张济的侄子张绣在此战中表现极为亮眼,以劣势兵力拖住鲜卑大军数月,为张合奇袭高显争取了宝贵时间。

吴权对其大加赞赏,破格提拔为讨虏校尉,命其在辽宁组建一支五千人的精锐步骑混合军,专为日后北伐鲜卑、乌桓做准备。

此外,吴权还做了两项重要安排:刘和辅佐张绣:因刘和曾在北方生活多年,熟悉草原地形,吴权命其协助张绣练兵,并绘制北方地图,为日后进军做准备。

吴恒负责情报:命吴恒全力搜集乌桓、鲜卑的情报,务必探明其王庭所在,以便日后直捣黄龙,彻底解决边患。

一切安排妥当后,吴权召集众将,肃然道:"

鲜卑、乌桓屡犯边境,此次虽退,但终会卷土重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