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平州经济(1 / 2)

加入书签

自吴权接管平州以来,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逐渐焕出新的生机。

昔日与公孙瓒、乌桓、鲜卑的连年征战,使平州民生凋敝,百业待兴。

然而,经过短短半年的励精图治,平州不仅迅恢复了战前的富庶,更在农业、冶金、商贸等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北方诸州中展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

平州农业的振兴,离不开马钧的杰出贡献。

在吴权的支持下,马钧潜心钻研农具改良,先后明了风力水车与尿素施肥之法,使平州的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风力水车的运用,使得原本依赖人力的灌溉方式生了根本性变革。

马钧巧妙利用辽东地区常见的风力,设计出可随风转动的木质水车,将低处的水源源源不断地输送至高处农田。

这一明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更使得干旱之地的耕种成为可能。

以往因灌溉不足而荒废的坡地,如今也能种植粟、麦等作物,平州的耕地面积因此显着扩大。

此外,马钧在吴权后世思想的指导下还创了尿素施肥之法。

他观察到牲畜粪便经酵后肥力更佳,便指导农户将人畜粪便与草木灰混合堆积,待其腐熟后施于田间。

此法使土壤肥力大增,作物产量较以往提高了三成以上。

以往贫瘠的土地如今也能产出丰硕的粮食,平州百姓再无需担忧饥馑之苦。

在采矿与冶金领域,平州同样取得了长足进步。

马钧在吴权的启下,将水力与畜力引入冶铁工坊,先后明了蒸汽锤、水力鼓风机及畜力输送带,使钢铁产量成倍增长。

蒸汽锤的运用,使得铁匠们能够锻造出更加精良的铁器。

以往依靠人力捶打,不仅效率低下,且难以保证兵器和农具的均匀质地。

而蒸汽锤借助沸水产生的蒸汽动力,能够以稳定的力度反复锤打铁坯,使得锻造出的铁器更加坚韧耐用。

水力鼓风机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冶铁方式。

马钧在河流沿岸设立冶铁工坊,利用水流驱动木质齿轮,带动皮囊鼓风,使得炉温得以大幅提升。

高温熔炼不仅缩短了冶炼时间,更使得铁质更加纯净,杂质更少。

以往需要数日才能炼成的铁料,如今仅需半日即可完成,且品质更胜从前。

此外,畜力输送带的运用,使得矿石和煤炭的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工人们在矿场铺设木轨,以牛马牵引载满矿石的木车,使其能够快运至冶炼工坊。

这一改进使得采矿与冶炼的衔接更加紧密,生产效率因此大幅提升。

在吴权的指引下,工曹董昭于平州境内勘探出多处矿产,并在通化、扶黎、娄方等地设立新的工业生产基地。

这些工坊不仅生产铁质农具、厨具等民用器物,更锻造出精良的合金兵器、铠甲,以及各类攻城与守城器械。

通化的冶铁工坊以生产农具为主,所制的铁犁、镰刀等器具质地坚硬,深受农户欢迎;扶黎的工坊则专注于兵甲锻造,所出产的环刀、铁札甲等装备精良,不仅供应平州军士,更远销幽州、冀州等地;娄方的工坊则以制造攻城器械闻名,其所打造的云梯、冲车等器具结构精巧,坚固耐用,成为平州军备的重要支柱。

随着工农业的蓬勃展,平州的商贸活动也日益繁荣。

商曹士孙瑞与从吏李合力推动商业往来,不仅与徐州、扬州的商贾建立联系,更派遣商船南下交州、日南国,开创了北方州郡远海贸易的先河。

平州的商船满载铁器、皮革、药材等货物,沿海岸线南下,与糜家、孙家、士家、甄家等南方士族商贾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

糜氏以盐铁贸易闻名,孙氏掌控江东航运,士氏则垄断交州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