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曹操之计(1 / 2)

加入书签

曹操的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汝南城时,城中早已人去楼空。

街道上散落着几面被遗弃的旗帜,城门大开,竟无一人抵抗。

曹操骑在马上,眉头紧锁,心中隐隐不安。

"

刘备呢?"

他沉声问道。

身旁的夏侯惇拱手道:"

禀魏候,据降卒所言,刘备军昨夜突然撤出平舆,去向不明。

"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冷笑:"

刘备倒是机灵,知道不敌,便逃了。

"

他挥了挥手,"

传令下去,全军休整,明日再议进军之事。

"

然而,次日清晨,斥候匆匆来报——

"

魏候!

刘备军已攻占陈国!

"

"

什么?"

曹操猛地站起身,案几上的茶杯被震翻,茶水洒了一地。

他盯着斥候,眼中寒光闪烁:"

陈国守军呢?"

斥候低头道:"

陈国守军见刘宠已死,刘备军势大,未作抵抗便开城投降了……"

曹操沉默片刻,忽然仰天大笑:"

好一个刘备!

竟敢在本相眼皮底下玩这手金蝉脱壳!

"

笑声戛然而止,他眯起眼睛,冷冷道:"

不过,以刘备之能,断然想不出这等计策。

"

这时,谋士荀攸上前一步,拱手道:"

魏候明鉴。

刘备帐下必有高人指点。

"

曹操目光转向荀攸:"

哦?公达以为是谁?"

荀攸沉吟道:"

此计进退有度,虚实相生,非寻常谋士所能为。

臣听闻,刘备近日得了一位谋士,姓徐名庶,字元直。

"

"

徐庶?"

曹操眉头一挑,"

可是与石滔、崔钧并称岁寒三友的那位徐庶?"

"

正是。

"

荀攸点头,"

昔日此三人同在荆州避难,于襄阳书院求学,师从司马徽、庞德公。

后来不知何故,徐庶辞别师门,携母流落至汝南,被刘备所获。

"

曹操若有所思地抚须:"

徐庶……此人智谋如何?"

荀攸郑重道:"

徐庶年少时便以才学闻名,后得司马徽、庞德公指点,谋略更进。

此次刘备能从容退走,又轻取陈国,必是徐庶之谋。

"

曹操忽然话锋一转:"

听闻徐庶是个孝子?"

荀攸微微一怔,随即答道:"

确实如此。

徐庶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侍母至孝。

曾因其母染病,背母步行数十里求医,又长跪医馆门前,恳请名医诊治。

其孝行,乡里皆知。

"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微微上扬:"

至孝之人……好,好。

"

他站起身,在帐中踱了几步,忽然停下,对荀攸道:"

传胡遵来见本相。

"

荀攸见状,心中已然明了曹操所想,但面上不显,只是拱手退下。

此时,远在陈国的徐庶正站在城楼上,望着汝南方向出神。

春风拂过他的面庞,带来一丝凉意。

"

元直,在想什么?"

刘备走到他身旁,关切地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