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叛乱平定(2 / 3)
般涌入城门,负隅顽抗的守军很快被淹没在复仇的浪潮中。
沙摩柯的蛮兵尤其凶悍,他们将哈尼的战死归咎于每一个穿官军服饰的人,城中的青石板很快被鲜血浸透。
刺史府后院的老槐树下,蔡氏颤抖着将白绫抛过横枝。
这个曾经在襄阳呼风唤雨的女人,此刻髻散乱,华丽的锦袍沾满泥污。
"
琮儿快走!
"
她厉声催促,却见十七岁的刘琮呆立在井台边,手中攥着半块残缺的玉佩——那是他周岁时刘表所赠。
"
母亲,父亲在下面会怪我吗?"
少年突然问道。
蔡氏闻言浑身剧震,白绫已套进脖颈。
当蛮兵撞开院门时,只看到一双悬空的绣花鞋,和井台边散落的玉屑。
"
全军冲锋!
"
刘磐终于等来战机,长剑所指,联军如潮水般涌进浣南城。
失去主帅的守军顷刻溃散,那座被蔡帽视为铜墙铁壁的浣南城,就这样在内外夹击下土崩瓦解。
夕阳西下时,魏延独自站在哈尼阵亡的地方。
少年将领弯腰捡起那颗沾血的狼牙——这是蛮族勇士最后的遗物。
远处,沙摩柯正用蛮族仪式为哈尼招魂,凄厉的咒语声随着沅水的波涛飘向远方。
而在临浣城方向,滚滚狼烟正在天际蔓延。
那是刘备主力起的最后总攻——失去浣南这个后盾,蔡帽的末日已经不远了。
临浣城外的黄昏格外漫长。
蔡帽独自站在箭楼上,望着城外连绵不绝的荆州军营帐。
三个月前,他在这里为姐姐和外甥规划着重返襄阳的宏图;此刻,这座孤城却成了他的葬身之地。
"
主公!
"
亲兵捧着最后的存粮——半袋霉的粟米,"
南门水道尚未被封,趁夜"
"
不必了。
"
蔡帽抚摸着剑鞘上镶嵌的明珠,那是他四十岁寿辰时刘琮所赠。
剑光闪过时,亲兵甚至没来得及眨眼,只看到一道血线在夕阳中划出凄艳的弧线。
当刘备的帅旗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刘磐的军队爆出震天欢呼。
两军阵前,这位荆州旧将单膝跪地:"
末将幸不辱命!
"
他身后的魏延却盯着刘备腰间的双股剑,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
好!
好!
"
刘备亲手扶起二人,目光扫过少年将领染血的战袍,"
这位小将军是"
"
末将魏延,字文长,现为夷陵县尉。
"
少年声音清亮,引得关羽都侧目而视。
张飞大笑着拍打魏延肩膀:"
好小子!
能杀王威那厮,是条好汉!
"
入夜后的庆功宴上,霍峻独自在营外擦拭蛇矛。
月光下,一个魁梧的身影走近——是沙摩柯。
蛮王沉默地放下一个皮囊,浓郁的酒香顿时弥漫开来。
"
敬哈尼。
"
霍峻突然用蛮语说道。
沙摩柯瞳孔微缩,接过酒囊痛饮一口,突然将剩下的酒全部洒在地上。
酒液渗入泥土的声响,像极了勇士最后的叹息。
黎明时分,一队信使冲出临浣,朝着襄阳方向疾驰。
为的传令兵背上的竹筒里,装着一份献捷的文书。
襄阳城内,诸葛亮轻摇羽扇,看着地图上被拔掉的最后一面黑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