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诸葛布局(1 / 2)

加入书签

对于刘琦的死,荆州各方势力的反应各不相同。

最先得到消息的诸葛亮,作为刘备的智囊,反应最为迅。

他深知此时局势的微妙与复杂,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导致荆州陷入动荡。

于是,他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

诸葛亮先通知关羽封锁襄阳城门,这是为了防止消息外泄,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接着,他又命张飞严守南阳郡,以防止魏国趁机南侵。

诸葛亮深知,荆州地处要冲,一旦内部出现变故,周边的势力必然会虎视眈眈,趁虚而入。

因此,他必须确保荆州的边境安全,避免外敌的干扰。

与此同时,诸葛亮还命黄忠调派南郡的部分郡兵前往襄阳,协助关羽守城。

他深知,襄阳是荆州的要害之地,必须有足够的兵力来确保其安全。

而南郡作为荆州的重要郡县,兵力也相当可观。

黄忠作为南郡的守将,忠诚可靠,他的部队无疑是支援襄阳的最佳选择。

诸葛亮又安排文聘留在南郡,负责防备汉中的张鲁。

张鲁虽然远在汉中,但一直对荆州虎视眈眈,不可不防。

然而,诸葛亮最担心的还是黄祖。

黄祖在荆州属于另类,他在江夏自成一系,拥有自己的势力和地盘。

在得到刘琦的死讯之后,黄祖立刻离开了襄阳,返回江夏,并且把留在襄阳的宗族亲属都带走了。

这一举动让诸葛亮感到十分不安。

黄祖的离开,意味着他可能已经有了反叛之心。

黄祖拥有水路军兵五万,防守着长江要冲,对面就是魏国和江东。

在张允水军覆没之后,荆州唯一的水军力量都在黄祖那边的夏口水寨了。

如果黄祖反叛,荆州的水路交通将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可能被切断。

现在,诸葛亮最期盼的就是刘备大军能够尽快回到襄阳。

其实,刘琦的死早在诸葛亮的意料之内。

他早已想好了刘备继承荆州牧的万全之策。

早在刘琦得了疯病之时,诸葛亮就命人仿照刘琦的笔记伪造了一份遗嘱。

这份遗嘱写得明明白白:在刘琦死后,刘备继任荆州牧。

诸葛亮深知,荆州的局势复杂,各方势力都对荆州牧的位置虎视眈眈。

因此,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刘备能够顺利继任。

为了进一步稳固局势,诸葛亮还将南郡的士兵与襄阳士兵进行了更换。

他派陈到和文聘协防南郡,表面上是为了加强南郡的防御,实际上是为了监视文聘。

文聘虽然忠诚,但毕竟属于荆州旧部,诸葛亮不敢完全放心。

而调黄忠到襄阳,表面上是为了加强襄阳的防御,实际上是为了让黄忠留在自己身边,有关羽看护。

诸葛亮深知,黄忠是刘备的得力干将,他的忠诚和勇猛是荆州不可或缺的力量。

至于零陵太守刘度和桂阳守将阳群,诸葛亮倒是没有太大的担忧。

这两郡本来就是人烟稀少的困境之地,一向都是作为墙头草,摇摆不定。

而且两郡隔着长沙和武陵两郡,与襄阳相隔百里之遥,威胁性微乎其微。

诸葛亮认为,只要稳住襄阳和南郡,这两郡不足为虑。

然而,最大的变数还是黄祖。

黄祖的行动让诸葛亮感到十分棘手。

他无法在黄祖的势力范围内派驻人手,也无法直接控制黄祖的水军。

黄祖的五万水军是荆州唯一能够与魏国和江东抗衡的力量。

如果黄祖反叛,荆州的局势将陷入不可收拾的境地。

诸葛亮深知,他必须尽快找到应对黄祖的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