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张鲁称王(1 / 3)
公元2o1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缓。
汉中的山野间,残雪尚未消尽,枯黄的草茎从积雪中探出头来,像无数双渴望新生的手。
张鲁站在南郑城外的祭坛上,九节杖在晨光中泛着青冷的光。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信众,那些仰望着他的面孔上写满了虔诚与期待。
"
五斗米师!
五斗米师!
"
人群中爆出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声浪如同春雷滚过汉中平原。
张鲁缓缓抬起手,人群立刻安静下来。
他感到一股热流从丹田升起——这就是权力的滋味,比最烈的酒还要醉人。
十年前,当他第一次在巴郡的穷乡僻壤为一位老妇人治病时,何曾想过会有今日?那时的他不过是个读过几本道经的年轻人,怀揣着对太平道的向往,试图在这乱世中寻找一方净土。
"
今日,我受天师托梦。
"
张鲁的声音不高,却因长期布道而练就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汉室气数已尽,天下将乱。
唯有信道者,可得长生。
"
台下的杨松与阎圃交换了一个眼神。
作为最早追随张鲁的谋士,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位"
五斗米师"
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杨松瘦削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他拢了拢宽大的道袍袖子,低声对阎圃道:"
看来天师终于下定决心了。
"
阎圃微微点头,目光却紧盯着张鲁的背影。
这位年近五旬的谋士鬓角已见霜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他记得七年前第一次见到张鲁时的情景——那时的张鲁还只是个在乡间为人治病的道士,虽然已有不少信众,但行事谨慎,从未敢公开对抗官府。
是阎圃第一个向他提出"
以教立国"
的构想。
祭坛上,张鲁已开始为病人施法。
一个面色蜡黄的农妇战战兢兢地走上前来,跪伏在他脚下。
"
你可知自己为何患病?"
张鲁的声音忽然变得严厉。
农妇浑身抖:"
小人小人不知"
"
因你不信道!
"
张鲁猛地将九节杖顿在地上,出沉闷的声响,"
思过!
"
农妇立刻以头抢地,额头很快渗出血丝。
张鲁从袖中取出一道黄纸符咒,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符纸烧化入一碗清水中。
农妇如获至宝般接过符水,一饮而尽。
站在一旁的杨任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这位身材魁梧的武将本是汉中郡的一名小校尉,三年前因目睹张鲁的"
神迹"
而投靠。
他虽不像普通信众那般狂热,但也深信张鲁确有通神之能。
此刻,他看着农妇饮下符水后脸上浮现的释然表情,不由得握紧了腰间的刀柄——这乱世中,能给人希望的,不就是神吗?
仪式结束后,张鲁回到南郑城内的静室。
这间位于道观深处的房间四壁空空,只有一张矮几和几个蒲团。
他刚坐下,阎圃和杨松便跟了进来。
"
天师,时机已到。
"
阎圃直入主题,声音压得极低,"
刘璋软弱无能,汉中诸县官吏已大半归顺。
广汉属国那边,张英将军也已准备妥当。
"
张鲁没有立即回应。
他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