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辽王抉择(1 / 2)

加入书签

当西蜀刘备和东吴孙权纷纷称帝的消息如同狂风骤雨般席卷整个华夏大地,传至北方的广袤疆域时,早已占据平、幽、并、冀四州之地的吴权,却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他的目光深邃而冷静,仿佛早已洞悉了这一切的虚妄与浮躁。

在辽王吴权的宫殿之中,气氛却异常热烈。

中书邴原、御史华歆、军师贾诩、沮授、郭嘉等人纷纷上表,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辽王的崇敬与期望。

他们认为,辽王不可步固自封,应当效仿先贤,在北地称帝,以彰显其威严与雄才大略。

他们的话语如同激昂的战鼓,敲打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大都督、镇北将军徐晃也率众而来,太史慈、张合、管亥、赵云等将领个个气宇轩昂,他们高声请奏,愿拥立吴权为皇帝,跟随他南征曹魏,西伐西蜀,消灭东吴,统一华夏。

他们的目光中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仿佛已经看到了那辉煌的未来。

然而,吴权却在众人热烈的呼声中,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冷静。

他缓缓起身,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如同北方的寒风,吹散了众人内心的浮躁:“诸位,目前还不是称帝的时候。”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愣,宫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吴权继续说道:“我心中还有几件重要的大事尚未完成,若此时称帝,不过是空有其名。

等这几件大事办妥,我有信心,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一统华夏。”

吴权的话语如同春日的暖阳,渐渐驱散了众人内心的迷雾。

他先提到了那些跟随自己多年、出生入死的旧臣。

荀彧、然人、盖勋、徐荣、鞠义、牵诏、严纲、唐錿等人,他们都是吴权的左膀右臂,是北方这片土地的基石。

然而,岁月无情,这些曾经意气风的英雄如今已步入暮年。

特别是荀彧,他已年过八旬,在古代,这已是极为罕见的高寿。

如今,他耳聋眼花,早已无法在厅堂议事,他所负责的八史司如今只能由吴权亲自管理。

太学院院丞管宁,这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长者,如今也已病入膏肓。

医学院掌院皇普谧曾私下对吴权说,管宁恐怕已经支撑不了几天了。

吴权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管宁不仅是太学院的主管,也曾是自己的得力臂膀,更是自己奠定平州之时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

他的离去,将是整个北方的巨大损失。

除了这些中央的重臣,地方上的几位太守也令吴权忧心忡忡。

北平太守田畴、辽东太守苏仆延、乐浪太守魏攸,他们因年事已高,久病缠身,已不适合再管理郡务。

吴权深知,这些地方的政务绝不能废弛,否则将会引诸多不稳定因素。

然而,就在吴权为这些老臣的健康状况忧心忡忡之时,平州传来了一则噩耗,如同晴天霹雳般击中了所有人的心。

太学院院丞管宁终究没有挺过年关,在岁末交替之际,撒手人寰。

吴权闻讯,悲痛欲绝,他泪流满面,仿佛失去了一个至亲之人。

他下令为管宁举行了大葬,追封他为忠义候,将其葬于云梦山忠义祠。

云梦山,这片曾经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地方,如今又多了一位令人敬仰的英灵。

不久之后,北平、东辽、乐浪又先后传来噩耗。

田畴、苏仆延、魏攸三位太守也相继亡故。

吴权再次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

他追封这三位太守为郡公,拨出官银,命他们的后人好生安葬。

为了不使三郡政务废弛,吴权命三郡司马暂代太守,处理郡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