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洈水之战(1 / 3)
公元2o8年盛夏,江夏平原热浪蒸腾,像一口倒扣的铜釜,把十万蜀军连同盔甲、旌旗、呼吸与心跳一并熔成滚烫的铁流。
太阳高悬,白光如瀑,照得矛尖雪亮,照得铁甲灼人,照得赤焰马的鬃毛泛起暗红,仿佛下一瞬就要燃烧起来。
关羽端坐马上,丹凤眼微眯,目光穿过蒸腾的气浪,投向西陵方向。
那片城池在远处只剩一道灰影,影子上方却似压着沉沉乌云,叫人分不清是烟尘还是杀气。
风从东南来,带着湿热的泥腥与芦苇的腐味,掠过耳畔,又卷走最后一丝凉意。
赤焰马不安地踏着蹄,铁掌刨开干裂的泥土,溅起的碎屑像暗器般打在关羽的护胫上。
他抬手,五指微张,示意亲兵牵马后退数步,避开日影最毒的一隅。
十万大军列阵于后,旗帜低垂,枪戟如林,却无一人喧哗。
只有蝉声在芦苇荡里嘶哑地拉长调子,像在为即将到来的血战预演哀歌。
关平自中军阵后策马而来,新制的鱼鳞甲尚未被汗水浸透,甲叶边缘闪着冷光。
他翻身下马,单膝点地,抱拳时指节因用力而白:“父亲,儿臣愿为先锋!”
声音清亮,却掩不住因激动而起的颤。
关羽垂目,看见儿子额角青筋微跳,映着日光,像一茎不肯伏倒的芦苇。
关羽抚须,长髯被风吹得猎猎,如一面黑色的旗。
他沉吟片刻,声音低沉得像地底涌出的暗流:“西陵地势复杂,沮洳交错,芦苇蔽日,魏军必设埋伏于十里岗、洈水湾诸处。
若轻骑冒进,恐中其诡计。”
关平抬头,目光灼灼:“正因地势险恶,魏军才料我踌躇。
若等大军齐至,曹仁必加固城防,迁民入壁,届时攻城十倍其难。
儿愿率轻骑五千,沿洈水南岸潜行,昼伏夜出,三日内探明敌垒深浅。
若有机可乘,即飞马回报;若无隙可蹈,亦全身而返。”
周仓立于关羽右侧,手按剑柄,低声道:“君侯,末将愿代少将军……”
话未竟,关平已霍然起身,打断道:“周将军乃父亲亲军统领,岂可轻离?我关平虽年少,亦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今日不踏险地,何颜立于三军!”
关羽凝视儿子,眼底掠过一丝极浅的痛色,旋即被铁色覆盖。
他抬手,掌心向下轻轻一压,赤焰马便安静下来。
“也罢。”
声音像钝刀划过牛皮,“五千精兵,皆选西凉旧部,惯走泥沼。
你持我令箭,连夜渡河,探明敌情即回,不可恋战。”
关平领命,转身时甲叶相撞,出清脆的金属鸣响,像少年心跳。
次日寅时,天边残星未落,洈水东岸已是一片漆黑。
关平勒马水滨,五千骑皆卸甲衔枚,马蹄裹布,人噤声,马衔枚,唯闻水声潺潺。
他抬手,五指张开又迅合拢,第一曲候率先踏入浅水。
夏水暴涨,及马腹,冰凉刺骨。
晨雾从河面升起,像无数白纱缠住马腿,又似幽魂伸出手指,拖拽将士的脚踝。
十里岗在雾中浮出轮廓,芦苇高过人头,风过时沙沙作响,仿佛万千私语。
关平拔剑,剑尖指向前方,示意加。
副将胡班紧随其侧,低声提醒:“将军,此处泥沼暗伏,昔年黄祖部将甘宁曾陷车于此。”
话音未落,前方斥候短促的惨叫已划破雾幕。
“有埋伏!”
关平暴喝,青釭剑出鞘,剑光如电。
芦苇深处,文聘立于临时垒就的土台上,玄甲黑缨,面色冷如铸铁。
他右臂猛挥,号角声起,箭矢自四面八方破空而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