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司马之策(1 / 2)

加入书签

吴权沉吟良久,暖阁内一时只剩下他指尖轻叩御案的细微声响。

徐晃、郭嘉主战的理由铿锵有力,带着雪耻的迫切与扩张的雄心;邴原、盖勋反战的考量则现实而沉重,关乎国家的根基与民生疾苦。

而沮授那番看似模棱两可、实则暗藏机锋的话语,更像是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需要极高技巧才能行走的险桥。

他的目光最终越过这些重臣,落在了末座那位始终沉默寡言的年轻人身上。

在吴权作为穿越者的认知里,眼前这个看似谦卑恭谨的司马懿,是未来那个能与诸葛亮在棋枰上长久对弈而不落下风,甚至最终拖垮了蜀汉希望的“冢虎”

尽管此时的司马懿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建议郎,但吴权深信,其胸中必有沟壑。

“司马爱卿,”

吴权开口,打破了沉寂,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注,“众位卿家之言,你都听到了。

你虽官职尚低,但朕既召你前来,便想听听你的见解。

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皇帝此言一出,暖阁内所有人的目光“唰”

地一下,再次聚焦在司马懿身上。

这一次,目光中的含义更为复杂:有好奇,有审视,有因陛下突然垂青一个微末小官而产生的不解,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一个建议郎,能有什么高见?

只见司马懿闻言,立刻站起身来,脸上浮现出恰到好处的诚惶诚恐。

他先是向前几步,来到御案正前方,毕恭毕敬地行了一个隆重的大礼,仿佛承受了天大的恩宠与压力。

起身后,他并未立刻回答,而是转向在座的诸位重臣,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徐晃、邴原,还是谋略群的郭嘉、沮授,他都一一躬身作揖,姿态放得极低,充分表现了对这些“老前辈”

的尊敬。

这一番做足了礼数后,他才面向吴权,用一种谨慎而清晰的语调说道:“陛下垂询,微臣惶恐。

以微臣浅见,欲取汉中,或可不必如大将军所言,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亦无需如郭军师所虑,需从国内增派大军,与诸葛亮正面决胜于疆场。”

他微微停顿,似乎在组织语言,也像是在故意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然后抛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句:“或许……无需再派一兵一卒前往增援。

仅凭张辽都督与白善将军目前驻防于前线之两部人马,精诚协作,巧妙运筹,便足矣。”

“哦?”

吴权的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过极大的兴趣。

这个想法确实出乎他的意料。

而堂下众臣的反应则更为直接。

徐晃浓眉紧锁,鼻子里几乎要哼出气来,觉得这年轻人简直是信口开河。

邴原和盖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荒谬之感。

连一向沉稳的沮授,也不禁微微摇头。

郭嘉反应最快,他“唰”

地一下展开羽扇,轻摇两下,嘴角带着一丝戏谑的笑意,出列说道:“陛下,司马议郎此言,恐怕是有些……过于乐观,乃至不切实际了。”

他转向司马懿,语气虽还算客气,但质疑之意毫不掩饰,“嘉方才已陈述过,据确切情报,蜀国为防我报复,已在蜀北之汉中、广汉、犍为三郡集结重兵过十万!

更有诸葛亮亲临犍为调度指挥,严阵以待。

张辽、白善二位将军麾下虽勇,然兵力满打满算不足八万,且新经战事,亟待休整。

我国若不从内地派兵增援,补充粮秣军械,谈何攻取汉中?司马议郎此言,莫非是以为蜀军皆泥塑木偶,诸葛亮徒有虚名乎?”

郭嘉的质疑有理有据,直指核心的兵力对比问题,在他看来,司马懿的话近乎儿戏。

面对郭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