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出使吴国(2 / 2)

加入书签

>孙绍的话,描绘了一幅极具诱惑力的前景,代表了江东部分渴望扩张、争夺天下者的雄心。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大臣诸葛瑾便立刻出言反对:“陛下,万万不可!

绍公之言,恐是镜花水月!”

诸葛瑾语气急切,“当下局势,非但不能伐蜀,依臣之见,我国甚至应考虑联蜀抗汉!

北汉势大,已据天下十州之地,若再吞并蜀国,其实力将膨胀到何等可怕的地步?下一步,其兵锋必然直指江东!

届时,我吴国独力如何抗衡?即便暂时获得荆西三郡(加上南阳),也不过三州之地,如何能与占据几乎整个北方的北汉长期对抗?所谓平分天下,实属无稽之谈,望陛下明察!”

重臣步骘也紧接着支持诸葛瑾:“子瑜(诸葛瑾字)所言极是!

陛下,北汉此举,名为联合,实为驱虎吞狼,利用我为它牵制蜀国兵力!

一旦蜀国覆灭,我吴国便是唇亡齿寒!

北汉皇帝吴权野心勃勃,绝非甘于平分天下之人。

请陛下以国家社稷为重,切勿中了北汉的圈套!”

殿内顿时争论不休,主战派、主和派、联蜀派各执一词,理由都看似充分。

主战派着眼于眼前的土地诱惑和战略扩张;主和派则着眼于长远的生存危机和战略均势,联蜀派则以当前局势和势力范围作比较提出三方鼎力之举。

孙权听着三方激烈的辩论,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碧眼中闪烁着犹豫不决的光芒。

张昭、孙静的保守稳妥有道理,孙绍描绘的蓝图诱人,但诸葛瑾和步骘指出的巨大风险又像一盆冷水,让他不得不警惕。

这确实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战略抉择。

沉思良久,孙权终于抬起手,止住了众人的争论。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

此事关乎国运,不可不慎。”

他目光扫过众人,下令道:“立刻派人,八百里加急,前往柴桑,请鲁肃和陆逊即刻返京!

参与议决!”

鲁肃是江东战略大家,陆逊是后起之秀的军事奇才,孙权力排众议夺取荆州的想法最初就来自鲁肃,而陆逊则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眼光。

在此关键时刻,孙权迫切需要听取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意见。

“另外,”

他补充道,“明日朝会,请北汉使臣陈琳一同至温德殿,朕要让他当面与我吴国众臣商议此事!

究竟是否出兵,待子敬(鲁肃字)和伯言(陆逊字)到来,再行定夺!”

孙权的决定,暂时压下了朝堂的争论,却也将最终的决策,推向了一个更具悬念的未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柴桑方向,等待着鲁肃和陆逊的到来。

吴国的最终选择,将极大地影响着天下格局的演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