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o章 司马进蜀(1 / 2)

加入书签

天光未亮,雾气像一层撕不开的灰色棉絮,笼罩着汉中郡起伏的山峦。

已是深秋,风里带着刺骨的寒意,卷起地上枯黄的草叶,打着旋儿,又无力地落下。

一支庞大的军队,正沉默地行进在蜿蜒的山道上。

人马呵出的白气连成一片,与晨雾交融,更添几分肃杀。

铠甲与兵器的轻微碰撞声、马蹄踏在碎石上的嘚嘚声、以及士兵们压抑的喘息声,是这片死寂天地间唯一的响动。

队伍的中央,一面崭新的“汉”

字大旗下,北汉镇南将军赵云端坐于白色战马之上。

他年近六旬,双鬓已染上繁霜,但腰背依旧挺得笔直,如同他手中那杆历经风雨的亮银枪。

岁月的刻刀在他脸上留下了沟壑,却未曾磨灭他眼中那份沉静如水的锐利。

他只是静静地望着前方被浓雾封锁的道路,仿佛能穿透这迷障,看清即将到来的命运。

三万飞羽军精兵,这支他一手带出的子弟兵,此刻正跟随着他,深入这危机四伏的敌境。

在赵云身侧稍后一些,是一辆略显朴素的马车。

车帘低垂,隔绝了外界的寒气。

车内,北汉军师,刚到中年的司马懿,正闭目养神。

他面容清癯,身形瘦削,裹在一件厚厚的深色裘袍里,看上去更像一位养尊处优的文人,而非执掌千军万马的统帅。

只有偶尔从他微蹙的眉心和轻叩车厢壁的指尖,才能窥见其内心绝非表面这般平静。

他此行的目的,并非游山玩水,而是要去解救一支陷入绝境的军队——北汉征西将军白善及其麾下将士。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行军队伍的沉闷。

一名浑身被汗水和露水浸透的斥候,几乎是滚鞍下马,踉跄着冲到赵云马前,单膝跪地,声音嘶哑而急促:“报!

将军!

军师!

前方急报!”

赵云勒住战马,沉声道:“讲。”

斥候喘着粗气,脸上混杂着疲惫与惊惶:“白善将军……白将军所部,被蜀将吴懿、陈到、刘封的三路大军,团团围困在杨县城西十五里的白坡一带!

情况……万分危急!”

赵云的目光骤然收缩,握缰绳的手紧了紧,但声音依旧平稳:“围了多久?敌军兵力如何?白将军现状怎样?”

“已激战数日!”

斥候语飞快,“蜀军兵力数倍于我,轮番进攻。

白将军依托白坡的土城围子死守,但……但听说箭矢擂木已所剩无几,伤亡惨重,怕是……怕是快要撑不住了!”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周围的将领们闻言,脸上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白坡那个地方,他们中不少人都知道,所谓土城围子,不过是前朝废弃的一个小戍垒,墙矮基浅,根本算不上险要。

被数倍敌军围攻数日,其艰难可想而知。

这时,马车的帘子被一只略显苍白的手掀开,司马懿探出半张脸,他的眼睛缓缓睁开,里面没有惊诧,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幽暗。

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弹尽粮绝……吴懿、陈到、刘封,蜀汉这是下了血本,非要吃掉白善这块硬骨头啊。”

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赵云说,“子龙,看来我们来得正是时候,也……来得有些晚了。”

赵云转向司马懿,拱手道:“军师,军情如火,白将军危在旦夕,我军需定策。”

司马懿没有立刻回答,他放下车帘,似乎在车内沉思。

片刻后,他的声音再次传出:“传令,全军加前进,目标杨县方向。

另,派精细斥候,再探白坡详细敌情地形,特别是东面陈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