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吴权之策(3 / 4)
促将士,垦荒屯田,必使南阳沃野,成为我北汉之粮仓,以解凉、并之急!”
“好!”
吴权终于露出了一丝今日以来罕见的笑容,“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朕只要你尽快见到粮食!”
一道道命令从皇宫出,如同强健的心脏将血液泵向四肢。
这个庞大的帝国机器,在经历了战损和天灾的打击后,开始高效地运转起来。
管亥带着吴浩,率领精锐部队,顶着风雪,奔赴西北武都郡。
路上,管亥对吴浩说:“二皇子,凉州苦寒,民风彪悍,此去非同儿戏。
为将者,不仅要熟知兵法,更要体恤士卒,了解民情。
您看这沿途灾民,面露菜色,我等肩上,担着的是他们的生计和性命啊。”
吴浩看着路边偶尔出现的、在寒风中瑟瑟抖的灾民,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管将军教诲的是,浩必铭记于心。”
到达武都后,管亥雷厉风行,一边整顿因张辽战死而略显低落的军纪,派遣部队巡逻边境,威慑蠢蠢欲动的羌胡部落;一边开仓放粮,虽然是杯水车薪,却也暂时稳定了惶惶的人心。
吴浩则跟在管亥身边,学习如何处理繁杂的军务,如何与地方官吏、部族头人打交道,亲眼目睹了民生之多艰,迅褪去了几分皇子的骄矜。
与此同时,在南阳盆地,一场规模浩大的屯田运动也拉开了序幕。
曹宏确实是干才。
他抵达南阳后,立刻带着手下官吏和军中懂农事的校尉,马不停蹄地勘察地形,规划田亩。
广袤的田野上,虽然经历了战火,但肥沃的土地依然沉默地等待着新生。
“这里,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可划为万亩良田。”
曹宏指着眼前一片辽阔的土地,对身边的校尉们说道,“张校尉,你率本部五千人,负责清理这片区域的碎石,挖掘引水渠,连通白河。”
“得令!”
“李校尉,你部负责那边丘陵下的坡地,修建梯田,防止水土流失……”
命令一道道下达,原本应该操练厮杀的士兵们,如今扛起了锄头、铁锹,变成了辛勤的垦荒者。
号子声、夯土声、水流声,取代了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回荡在南阳的天地之间。
张绣和郭嘉的驻军,则为这场大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他们加固城防,派出斥候,严密监视着东吴和西蜀方向的动静,确保屯田工作不受干扰。
郭嘉还时常与曹宏商议,如何利用军队的效率,更快地推进水利设施的修建。
而在西城和上庸,白善和司马懿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军营里戒备森严,哨塔上的士兵警惕地注视着南方的一切风吹草动。
工事在不断加强,壕沟挖得更深,壁垒筑得更高。
司马懿甚至经常微服巡视边境,观察蜀军动向,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迹象。
他时常对白善说:“白将军,诸葛亮用兵,常出奇制胜。
我等守御,务求万全。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白善深以为然:“司马大人所言极是。
有你我在此,定叫那诸葛孔明无隙可钻。”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凉州和并州,在管亥的强力维稳和从司州、豫州陆续运到的有限粮草接济下,虽然依旧艰难,但最危险的动荡局面被控制住了。
灾情得到了初步的缓解,社会秩序基本稳定。
吴浩在历练中也明显成熟了不少,写信给吴权汇报时,已能条理清晰地分析西北的军政民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南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