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当藩主,干土木,堆棱堡,扩地(2 / 8)
收各地士绅“共济金”,名曰赈灾,实则蓄养死士三千余人,藏兵于洞庭湖畔山寨之中。
“温?……温体仁之子?”孙承宗喃喃,“难怪朝中奏折每每先泄于外!”
他猛然抬头:“立刻改道,绕行沂州!传令亲兵加强戒备,夜间不得歇宿驿站,只择农家院落隐蔽安身!”
校尉领命而去。车队转向东北,穿入丘陵密林。夜幕降临,一行人在一处山村借宿。农户家徒四壁,却执意杀鸡款待。孙承宗坚辞不受,只取粗粮粥果腹。入睡前,他见屋角堆着几册残破蒙学读物,翻看竟是自己早年所著《均田议略》手抄本,字迹歪斜却认真。
“这是……?”
老农搓着手苦笑:“俺孙子识字,听闻孙大人在登州免了徭役,还分了地,就托商贩从那边带回这书,说将来考秀才要用。”
孙承宗怔住,眼眶发热。那一夜,他在油灯下写下遗疏草稿:“臣若不得生见新政遍天下,愿魂归乡野,护一方黎庶安宁。”
与此同时,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崇祯正在批阅边镇军报,忽觉喉头腥甜,一口鲜血喷在奏章之上。贴身太监王承恩慌忙上前搀扶:“陛下!太医!快传太医!”
“不必。”崇祯摆手,用袖角擦去唇边血迹,“朕没事。这几日睡得少,心火上炎罢了。”
他强撑精神,翻开骆九刚送来的密折??正是关于温?掌管“义庄”的确证,附有账册拓片与两名幸存账房的画押口供。其中赫然记载:每月初七,由通政司誊抄官黄维从中枢机要房窃取内阁议事摘要,送往东华门外糖担老翁处交接;该翁真名为陈七,原为魏国公府旧仆,现为江南情报网北线负责人。
崇祯盯着那串名字,指节捏得发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