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郑一官,福王,轮到你们俩了!(求(2 / 3)
案子,也该有个结果了。他煽动宣府兵变、暗通蒙古酋长,罪证确凿,没什么可辩的。告诉刑部,不用再拖,尽快拟定罪名,报朕裁定。这案子,到他本人为止,不要牵连扩大。”
徐应元心里一紧。皇帝这是定了性,也划了线。朱纯臣死定了,但案子就到此为止……再深究下去,万一挖出点别的,就不好收拾了。
他忙道:“奴婢明白,这就去传谕。”
处理完这两件旧事,崇祯拿起袁崇焕的密信,眼神又变得锐利起来。
“总督漠南镇抚使再加个忠顺郡王”他看着袁崇焕的建议,摇了摇头,把密信递给码,能填饱虎墩兔的肚子能压过黄台吉许给他的那个‘大元可汗’的空头名号”
牛金星双手接过,飞快地看了一遍,想了想说:“陛下,依袁抚台的意思,或许是想先求个稳字,暂时稳住林丹汗,别让他彻底倒向建奴。”
“稳不住。”崇祯说得斩钉截铁,抓起桌上一把玉骨扇,“唰”地打开,使劲扇了几下,“给得少了,他觉得是羞辱,反倒逼他铁了心跟建奴走。要给,就得给个大的,给个让他舍不得,又不敢不信的!”
他站起身,在御案后头来回走了两步,扇子摇得呼呼响。
“拟旨给袁崇焕。告诉他,朕许给虎墩兔汗‘察哈尔亲王’的爵位,世袭罔替,赐给金印。另外,给他‘总督漠南蒙古诸军事’的差事。告诉他,这是朕能开的最高价码。他要是识趣,就拿着这名头去收拢他的部众,朕开放马市,给他一条活路。要是再不识抬举……”
崇祯停下脚步,“唰”地合上扇子,声音冷了下去:“……就让袁崇焕整顿兵马,准备再战。天兵所到之处,绝不姑息!朕能给他,就能收回来!”
牛金星心里一惊。亲王!总督军事!这赏赐几乎是破格了,远远超过对待一般外藩的规矩。他心想,虎墩兔汗那个好大喜功的蠢材多半不会接,陛下这俩虚名,顶多是让他尝尝大明天子的“诚意”罢了。
“是,陛下。”牛金星应了一声,便走回自己的那小书案,开始替崇祯起草给袁崇焕的密旨了——给虎墩兔汗画大饼的事,可不能拿到朝会上去商量,不然事儿还没成,就得让那帮言官给搅黄了。
很快,牛金星就把拟好的旨稿捧给了崇祯。
崇祯接过来看了一遍,然后又拿起一份密信,是巡海御史周应秋从福建送来的。
他看着看着,眉头微微皱起,手里的扇子也不自觉地摇得慢了。
密信里说,郑一官这家伙是真想当官!也舍得钱,价钱好商量。可这小子大概以前吃过亏,就想着一手交钱,一手拿官凭——倒不是说他舍不得十万八万的银子走门子,而是一次性拿出几十上百万两有难处,而且对绕过那些“中间人”直接跟朝廷交易,心里也犯嘀咕。
“哼。”崇祯冷笑一声,把密信撂在桌上,“这是怕银子打了水漂怕朕说话不算数还是怕有些人……压根不想让朕拿到这笔军饷”
牛金星低着头,不敢随便接这话。东南那边的事情,盘根错节,水太深了。
见牛金星不吭声,崇祯倒是有点想念杨嗣昌了。这牛金星当官日子短,是“官一代”,对官场里那些弯弯绕,到底不如杨嗣昌懂得多。
崇祯琢磨了一会儿,眼里闪过一丝光,他又走到那幅巨大的万里江山图前,目光扫过辽东,停在了朝鲜半岛西边的一个小岛上。
“牛金星,再拟一道给周应秋的密旨。”
“是,陛下。”
“告诉郑一官,”崇祯斟酌着词句,“朕金口玉言,自然比那些公文往来实在。他不是要朝廷的诚意吗朕给他一个名正言顺、光宗耀祖的台阶!”
“陛下圣明。”牛金星赶紧铺好纸,蘸饱了墨。
“眼下东虏打进朝鲜,李王避难,住在江华岛,正是忠义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