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沙陀人的线索(2 / 5)

加入书签

压低声音禀告,“斥候回报,卡拉达什谷下有动静。一股人马在西南方游弋,人数不明,是否派兵试探?”

    古勒苏姆缓缓摇头,目光如寒星般沉静:“不,我们不是来开战的。先派三十人去探查谷口动静,再让贾札勒带些礼物去见当地头目,表明我们只求借道,无意干涉。若交涉顺利,便快速通过卡拉达什谷。”

    德妮孜挑眉,语气带着几分诧异:“郡主,您要安抚他们?”

    “我要用最少的鲜血,把这支队伍完整带到恰赫恰兰。”古勒苏姆起身,披上雪白的裘衣,步至帐口,凝望夜色深处的群山。她的身影在烛光中显得修长而孤傲,声音平静却透着不容动摇的意志:“待我将恰赫恰兰交到法赫扎尔德手中,那才是真正的开始。”

    晚霞之下,一队三十人的骑兵如疾风般冲出营地,蹄声震碎了夜色的寂静,向着前方隘口疾驰而去。战马喷着白气,锁子甲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骑士们的长矛与弯刀在鞍侧微微晃动,散发着肃杀之气。队伍中,一名身形挺拔的青年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十八岁的李保(经名伊尔马兹),哈迪尔的长子。他的面庞尚带几分书卷气,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透着初生牛犊的锐气与对未知的渴望。

    伊尔马兹与弟弟李佼(经名库特鲁格)本在巴格达的经校潜心研习经义与诗文,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然而,帝国东境的风云变幻将这对兄弟卷入古勒苏姆的远征。古勒苏姆有意磨砺伊尔马兹,特意将他安排在骑兵队中历练,让他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山野间学会面对真正的刀锋与阴谋。

    夜风如刀,刮过隘口的岩壁,发出低沉的呜咽。骑兵队在狭窄的山道上放缓步伐,斥候在前方挥手示意,前方的隘口处影影绰绰,似有火把的光芒跳跃。伊尔马兹紧握缰绳,心跳如鼓,他瞥了一眼身旁的队长安萨尔——一名胡须花白的老兵,脸上刻满风霜与战痕。安萨尔低声喝令:“列阵,弓弩上弦,准备接敌!”

    队伍迅速散开,呈半月形列于隘口两侧的岩坡后,弓手们悄无声息地搭箭上弦,箭镞在月光下泛着寒芒。伊尔马兹屏住呼吸,紧盯着隘口下方。果然,不远处传来杂乱的马蹄声与低语,火把的光晕中,数十名武装骑手逐渐显露身影。他们的装束杂乱,披着皮甲与毛毡斗篷,腰间悬挂弯刀与短矛,脸上蒙着粗布面巾,显然不是正规军,而是卡拉达什谷中游荡的武装团伙——极有可能是阿尔巴尔部族的游牧武士。

    “人数约五十,装备不精,但马匹矫健。”安萨尔眯眼观察,低声对身旁的伊尔马兹道,“小子,稳住,别急着逞英雄。郡主说了,能不打就不打。”

    伊尔马兹点了点头,手却不自觉地按上腰间的弯刀柄。他的心跳越发急促,脑海中闪过经校中读到的兵书策论,却发现那些纸面上的排兵布阵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真正的战场,充满了风沙的呛鼻与马汗的腥味,还有那随时可能爆发的血腥。

    对面的队伍似乎也察觉到了隘口的不寻常,领头的一名壮汉举起火把,示意队伍停下。他扯下蒙面巾,露出一张满是刀疤的脸,高声喊道:“来者何人?此路归阿尔巴尔部族管辖,留下买路钱,饶你们不死!”

    安萨尔冷笑一声,低声对伊尔马兹道:“看好了,小子,这就是卡拉达什的‘待客之道’。”他挥手示意,一名骑兵取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