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朔县攻防战(1 / 2)

加入书签

朔县,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其军事地位重要,历史上是塞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

它南控阳方——宁武关隘,北固洪涛山要塞,西靠管岑山脉为屏,东连广阔的大同盆地。

在抗日战争中,朔县经历了惨痛的“九二八朔县惨案”

1937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四),侵华日军攻破朔县城,进行了长达三日的屠城。

这段历史是极其惨痛的,朔县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九二八朔县惨案”

也成为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血案之一,它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

在第二纵队向大同煤矿起进攻的同一时刻,战火也在朔县迅猛地熊熊燃起。

朔县古城建于元末明初,城墙周长八里,有四座城门,分别是东门“文德”

、南门“承恩”

、西门“武定”

和北门“镇塞”

日军在放弃了部分驻军人数稀少的据点和县城之后,将目光聚焦在了朔县。

他们妄图在此处构建起坚不可摧的防线,于是在朔县城墙防御的基础上又在城内外大肆修建防御工事。

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城墙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一个个火力点。

这些火力点分布密集,相互交错,形成了严密的火力网,仿佛一张张狰狞的血盆大口。

城外,一座座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碉堡矗立着,坚固无比。

碉堡的射击孔阴森寒冷,透出令人胆寒的杀意。

而在碉堡之间,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战壕和交通壕。

这些战壕和交通壕蜿蜒曲折,宛如一条条潜伏在大地上的巨蟒。

为了尽快完成这些工事,丧心病狂的日军强征了朔县周围的老百姓。

那些无辜的百姓,在日军的刺刀和皮鞭下,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来到这充满苦难和危险的地方。

日军士兵面目狰狞,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恶狠狠地逼迫着老百姓们干活。

老弱病残也未能幸免,稍有迟缓便会遭到毒打。

百姓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饥饿、疲惫和恐惧笼罩着他们。

“快点干!

不许偷懒!”

日军军官声嘶力竭地吼叫着。

许多老百姓身体虚弱,不堪重负,倒在地上。

然而,日军却毫无怜悯之心,直接将他们拖走,生死未卜。

在这片悲惨的景象中,朔县的大地在哭泣,百姓们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愤和痛苦。

第一纵队司令刘凯旋在仔细研究并总结了侦察部队送来的关于朔县的详尽情报后,目光坚毅地紧盯着作战地图,没有丝毫的犹豫,果断且坚决地下达命令:“苏振国,此次攻打朔县的重任交予你,由你负责指挥一旅和二旅十四团,还有二旅重炮十三营,务必全力出击,一举拿下朔县!

据可靠情报,朔县守军的主力乃是第26师团的独立第13联队,另外还掺杂着一些从应县、平鲁、山阴抽调出来的守备队,总计约51oo人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伪晋北自治政府的军队约33oo余人,这些人主要由当地的武装力量、警察,以及被收编的其他伪军构成。

他们的战斗力极其薄弱,武器装备也十分低劣,与我们英勇善战的部队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但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以雷霆之势攻克朔县,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厉害!”

吴志强,你率领二旅三团十三团在朔县城南窑子头一带修筑防御工事,做好阻击南面增援之敌的充分准备!”

“是!

保证出色完成任务!”

苏振国和吴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