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林毅的生意经(2 / 2)

加入书签

>在二战时期,人们对稀土的性质和用途的认识非常有限,对稀土元素在合金性能提升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

而且当时的工业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对稀土进行深度加工和利用的技术和能力。

稀土的开采、分离和提纯技术相对落后,使得稀土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和利用。

特别是稀土元素的分离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二战前后的技术水平很难实现高效的分离,这就极大地限制了稀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因此,林毅高价收购日本人从朝鲜开采出来的稀土,在他看来,此举并不会引起日本人的过多关注。

林毅反复思量,愈觉得这个计划切实可行。

他暗下决心,回去之后一定要让第四师团好好运作一番,想尽办法将朝鲜的丰富矿产挖掘出来。

为了加大跟日本人的交易,林毅还特意找上次为其定制工艺品银元的公司,定制了整整一千万枚大正十一年币值为5o钱的日本双凤银币。

为什么会选择定制这个版本呢?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考量。

回顾日本货币的历史变迁,明治三十九年前的5o钱银币,重量高达1348克,含银量更是惊人地达到了百分之九十。

然而到了明治三十九年,日本又对银币进行了重大调整,含银量改为百分之八十,重量也变为1o13克的新版币。

接着大正七年,再次减重,成为675克的双凤银币。

而到了大正十一年,又进一步减至重量为495克,含银量也从8o降低至72。

不得不说,林毅的这账算得实在太精了。

这样一枚币值相当于半日元的银币,成本仅仅不到25华夏币,而七枚这样的银币,就能够从日本换来价值一美元的o88克黄金,而且随着战争不断地进行,日本增了大量的日元纸币,导致日元不断地贬值。

但是银币作为一种实物货币,其价值往往与所含的贵金属含量直接相关。

在动荡的战争时期,人们对纸币的信任度降低,而更倾向于持有银币这种具有实际价值的实物,毕竟银币的含银量相对稳定,不会像纸币那样可以被随意增而导致价值大幅缩水,这也就是说这笔生意可以长期进行,而且不受日元贬值的影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