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新的边境三(1 / 2)

加入书签

莫洛托夫皱了皱眉,反驳道:“半年时间太过仓促,苏联方面需要迁移大量居民,重新部署边境防御,至少得一年时间。”

双方各执一词,你来我往,气氛逐渐升温。

谈及贝加尔湖湖面划分,矛盾愈尖锐。

伍豪严肃说道:“苏联可使用贝加尔湖北部十分之一湖面用于渔业等活动,且需遵守我方制定的资源开规范。”

莫洛托夫一听,立刻提高音量:“十分之一太少,至少要五分之一。

贝加尔湖对苏联意义重大,无论是渔业还是科研方面,都需要足够的空间。”

老将在一旁冷静分析:“莫洛托夫先生,我们已做出诸多让步,从战略意义上讲,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对我方同样重要,必须确保合理管控。”

在领土交接的具体流程上,双方也产生了分歧。

苏联希望能由他们主导本国居民的迁移工作,伍豪则坚持双方联合成立迁移工作小组,共同负责协调与保障。

伍豪强调:“联合小组能最大程度保障居民权益,避免出现混乱与冲突,也能确保交接工作顺利进行。”

莫洛托夫虽不情愿,但考虑到实际情况,最终勉强同意。

关于原苏联领土上基础设施的归属问题,又引了一轮争论。

陈司令提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应随领土一并移交我方,苏联可带走可移动设备。”

莫洛托夫却表示:“部分关键铁路设施是苏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对后续西伯利亚地区的运输仍有重要作用,不应全部移交。”

经过多轮讨价还价,双方决定对重要基础设施进行评估,按比例分配或协商补偿。

随着谈判的深入,一份合约范本逐渐成型。

从领土范围界定、居民迁移安排、资源权益划分,到基础设施交接,每一条款都凝聚着双方的妥协与博弈。

在最后审阅阶段,伍豪仔细核查每一个细节,对莫洛托夫说道:“这份合约将是两国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希望双方都能切实履行。”

莫洛托夫神色凝重地点点头,他深知这份合约对苏联而言,虽有损失,但在当前局势下,也是无奈之举。

接下来,双方将带着这份范本回国,等待高层的最终批复,这场艰难的领土谈判也即将迎来最终的结局。

让我们来看看这份新的条约吧!

中苏友好合作与领土调整条约

鉴于伟大导师列宁关于归还沙俄时代侵占华国领土的意愿,以及当前国际形势和双方实际需求,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领土问题,促进两国友好合作,经苏联与华国平等、友好、充分的协商,特订立本条约。

一、领土调整

(一)领土退还与交换

苏联同意向华国退还自《瑷珲条约》签订之后,除外西北以外,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获取的全部领土,包括《瑷珲条约》中规定割让约1oo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这些领土包括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o万平方千米领土、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o万平方公里领土。

关于外西北地区的领土问题,苏联将以唐努乌梁海至外兴安岭之间的伊尔库茨克州、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的部分领土约4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与华国进行交换。

具体的交换领土范围及边界,将依据当地河流、山川走势等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划分。

若在某些区域自然走势不明确,双方将通过友好协商,成立联合边界划定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双方选派数量相等的地理测绘专家、国际关系学者及外交官员组成,依据国际法及国际惯例,公正合理地确定边界线。

委员会应在本条约生效后的三个月内组建完毕,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